【青年眼中的审计】审计走访:扶贫资金一分一厘都要用对地方

2019-07-25 | 看审计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校媒记者 福建师范大学 王军利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木古甲村是深度贫困村,几年前村里获得了几十万元的扶贫项目,“好事!”村委班子决定发动百姓种植核桃,为百姓增收致富。树苗种了没多久,致富的希望却落了空。

“村里没剩下几株核桃树苗,很多都枯死了,有的村民甚至已经改种了其它蔬菜作物。”这是审计署昆明特派办农业处审计人员吴兆义2017年进村看到的场景。

为了监督扶贫资金是否落到实处,2017年,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组成临时审计组,在云贵两省进行深度贫困地区审计工作。吴兆义就是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产业扶贫的审计工作。

吴兆义分享扶贫故事。校媒记者 安铎/摄

看到木古甲村的情况,吴兆义怀疑扶贫资金可能出了问题。为此,他和同事开展了多方走访调研工作,“后来,我们发现资金倒是都用来购买树苗了,但是技术、人员、管理不到位,导致了村民们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惠。”吴兆义说,木古甲村土壤不够丰厚,自然条件并不适合核桃的种植,再加上核桃种植回报周期长,从树苗种下到结果售卖至少需要两至三年,想要获得丰产则需要五年的时间,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就不高了。

查明原因后,对吴兆义等审计人来说,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如何帮助木古甲村真正用好扶贫资金、走出贫困。为此,他们多次与村干部、村民们进行交谈,看如何转变思路、因地制宜。

在审计人员的建议和帮助下,木古甲村开始帮助贫困户规模化地在山上种起了草果。草果作为一种调味料,市场需求大、回报周期短、利润高,非常适合木古甲村。过去,村里种植草果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由于贫困户获得的支持不够,种植规模小,难以对贫困户脱贫致富起到大的作用,而产业化经营的好处就是有了规模效应,管理等各方面都提升了不少。

“现在一斤干草果能卖到60块钱,收入比原来种植核桃高不少。最关键的是,扶贫的资金能够在深度贫困地区落地生根,造福一方。”吴兆义说。

在审计过程中,吴兆义们还发现,核桃树苗枯死、无人照料,很多时候也是由于村民们不懂核桃的管理、种植导致的。于是,他们就向当地政府建议组织开展基层培训,传授村民们必要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这些内容看似与审计无关,但最终也会影响扶贫资金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吴兆义说,很多人觉得对于一个村来说,几十万的资金没什么,用错地方了大不了再做新的扶贫项目,“但是对于我们审计人来说,每一笔扶贫资金都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基石。一分一厘都要用对地方。”

云贵地区的深度贫困县在全国扶贫工作中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审计署昆明特派办的扶贫审计工作在这其中发挥着“安全阀”的作用。“审计工作就是要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在吴兆义看来,发现问题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具体到扶贫审计上,就是看“扶贫资金是否落实到位,是否为老百姓谋得了真正的福利”。

作者:王军利

责任编辑:朱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