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中学生在微信总部创造“可带走”的小程序

2019-07-28 | 创业+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景烁)7月26日,参加第三届腾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营的100名中学生首次走进微信总部。他们在微信团队的带领下,了解微信产品观、和微信团队交流小程序、小游戏案例,并亲身体验小程序和小游戏创意编程。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营新科技板块的重要课程,也是一场参营学生的头脑风暴和编程创作体验之旅。

微信总部工作人员介绍,微信上线8年多来,已从最初不到500kb的产品成为一款拥有11.12亿月活用户的工具,成为全民的生活方式。当前,微信也不仅仅是中国大陆地区用户的“专属”。

粤港澳大湾区的青少年也接触到了微信。来自澳门的多位学生表示,自己有长期使用微信的习惯,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也会用微信建班级群,通知各种事项。

在现场,微信安卓客户端负责人赵原分享了微信9年来的成长历程和初创期的“小黑屋”往事:为用户体验的升级,他们曾不断迭代,更替多个版本。

这个背后的故事收获了台下学生的热烈响应。提问环节,他们踊跃提问:“当初有QQ,为什么还想要做微信?”“微信登陆为什么必须要手机端确认?”……

一位来自澳门的学生表示,希望微信支付能认证澳门的身份信息,方便自己进行更多的操作和深入使用。

近来年,微信支付、小程序等多种工具渗入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小程序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标志产品和中国热门的编程语言,正在影响更多的青少年群体。

7月15日,全国首届青少年微信小程序编程创意营启动,首次让100余名内地初中生参与到小程序编程中。

微信小程序团队介绍,截至目前,小程序日活超过2亿。在小程序开发者中,5.5%的程序员开发者在20岁以下。他们表示,小程序作为一个全新的应用形态,其低门槛的特性为编程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这些粤港澳青年营的学生,成了最新的年轻开发者。在现场,微信小程序团队向青年营学生展现了小程序在日常生活中多个实用场景。例如垃圾分类小程序帮助解决居民生活难题。

在“头脑风暴”和体验编程环节,多位学员在微信团队引导下结合日常需求,提出创作思路并进行限时创意编程,如打造倒计时工具,帮助用户管理时间;开发种树祝福小程序,通过技术手段帮助情侣及亲子表达爱意;打造“心情表情包”小程序提供娱乐等。

与助力生活方式的小程序同样风靡的,是微信的小游戏。微信小游戏团队介绍,微信社交关系的高互动性,成为了越来越多游戏创作者的共同选择。

在青年营活动中,学生们还在小游戏团队的带领下,体验小游戏可视化制作工具,现场生成属于自己的小游戏。他们头脑风暴出了不少小游戏的点子,比如《拍蚊子》《yyy》(弹钢琴)为现实生活解压;也有不少学生结合自己喜爱的偶像和时下热词,进行了“魔性”的创作。

在现场3小时内,这些学生打造出了“可带走”的小程序,也定制了属于自己的小游戏。




图片及视频制作: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王景烁

作者:王景烁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