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打造毛驴全产业链 “佳米驴”有了新价值

07-27 18:45 | 财经+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黄博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婆姨汉子在干啥?哎呀!骑驴的婆姨赶驴的汉嘛。”——站在自己的驴场,45岁的王高平自豪地向记者介绍陕北的驴文化,和他目前已形成全产业链的“佳米驴”。

王高平是陕北榆林佳县刘国具镇王元村人,打小就和驴打交道:放驴、喂驴、骑驴、赛驴。用他的话说,关中娃是戳牛屁股长大的,他是戳驴屁股长大的。

佳县和相邻的米脂、绥德一带出产一种我国驰名的中型驴种“佳米驴”。因主要产于佳、米、绥三县,也称“绥米驴”,而又以佳县乌镇、米脂桃花镇所产驴最佳,并广泛分布到附近各县。

骑驴婆姨赶驴汉 生产生活围驴转

毛驴,曾是陕北重要的生产生活工具。

延安榆林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农村地块多散落在山梁塬峁上。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体型中等、性情温驯、行动灵活的“佳米驴”因特别适于驮、拉、乘各种用途,而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作用巨大。千百年来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毛驴在这些地区几乎是家家喂养、人人乘骑。

既是生产工具,又是生活必须。赶集要骑驴,看戏要骑驴,迎亲、接亲骑驴,回娘家、走亲戚也要骑驴。对陕北人来说,家中可以没有牛,没有马,但不能没有驴。驴是陕北人延伸的胳膊腿,也是生命的守护神。正因生活离不开驴,驴也就自然地进入了陕北的各种民间艺术。

陕北民间剪纸中常见驴的形象。《娶亲图》《骑驴回娘家》等剪纸中健步如飞、可爱欢实的毛驴,几乎都是人格化的形象。陕北秧歌中著名的“赶毛驴”,男赶女骑,扭跳腾挪、哭笑躲卧、嬉戏逗趣、诙谐幽默。

陕北民歌歌词中常有毛驴出场——“骑驴婆姨赶驴汉,咱俩好成面粘粘”“骑上毛驴狗咬腿,半夜来了你这勾命鬼”“骑上毛驴打上伞,慢慢寻下个漂亮汉”“赶上毛驴举起个鞭,爱上妹妹口张个圆”“高骡子大马叫得欢,耐不过灰毛驴滚沙滩”……

就连转战陕北13年的毛泽东对陕北毛驴也印象深刻。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如何对待蒋介石抗日,他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老百姓让毛驴上坡有三个办法:一拉、二推、三打。

而在所有的陕北毛驴中,又以“佳米驴”最为驰名。

佳米驴的主产地佳县,古称葭州,土地贫瘠、沟壑纵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1947年,毛泽东率部转战陕北来到佳县,并在此战斗生活了100个日日夜夜。

1939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展览会上,“佳米驴”就曾作为良种进行过展览。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普查、鉴定、选育,佳米驴质量提高,数量发展,先后引种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现在,陕西省依然将佳米驴列为保种畜。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陕北名驴“佳米驴”因失去了驮、乘功能,近年来迅速地退出了当地人的生产生活舞台,日渐稀少。

王高平发现了“佳米驴”的新价值。

打造全驴产业链 如今的日子让人羡

牵出一头毛色鲜亮的“佳米驴”,王高平夸起来:“佳米驴”在我们当地已有3000多年饲养历史,是役畜兼肉用的地方优良畜种,也是经国家审定而命名的。“佳米驴”全身都是宝,驴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肉质嫩、味道鲜美的特点,驴皮及脏器还是生物制药的上好原料。

但王高平所发现的新价值不止于此,他围绕“佳米驴”打造了一个全产业链:养殖繁殖、屠宰餐饮、驴肉熟食、驴皮加工等,并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直接带动家乡12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王高平曾在外打拼多年,是榆林当地的成功商人,2016年回乡创业,在佳县注册成立了高盛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佳米驴的养殖繁殖。

经过几年的努力,王高平的“毛驴合作社”日益发展壮大,存栏数、出栏数年年增长。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拓宽经营范围,他在合作社旗下又细分创建了毛驴养殖场、毛驴屠宰厂、驴肉加工厂、驴肉品牌连锁门店及葭州驴肉公馆食品有限公司等产业,着力打造完整产业链。

现在,合作社旗下产业初具规模,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仅高盛毛驴养殖场一期就圈养毛驴310头,每年进出圈数200头,直接经济效益16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00万元。

他在榆林市高新区投资200多万元开办了葭州驴肉公馆,创立了榆林驴肉养生火锅餐饮第一品牌。今年,他又投资400万元在西安市开设了第二家葭州驴肉公馆,拓展西安驴肉餐饮市场。

此外,高科技现代化屠宰生产线、专业制作加工驴肉熟食产品及驴奶、驴皮等衍生产品的驴产品加工厂、标准化的驴肉品牌连锁直营门店等,目前也都在积极拓展中。

王高平的毛驴事业蒸蒸日上,一度快要消失的“佳米驴”在他手里有了更大的新价值。更重要的是,“佳米驴”还成了帮扶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借助“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参与,目前已为参社农户分红25万元,通过雇佣贫困户来合作社打工就业,共带动5户贫困户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刘国具镇党委书记刘宏斌说,通过收购农户的苜蓿以及玉米、高粱、谷草秸秆,可帮助每户农民增收500至1000元;将养殖毛驴所产生的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农户,帮助农户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之后再利用合作社销售渠道收购或代销农副产品。

毛驴合作社牵住了“驴鼻子”,带活了一个循环致富的产业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王高平的家乡已有125户贫困户脱贫退出,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年度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完成。

王高平的毛驴事业的示范效应也带动了佳县其他乡村的“佳米驴”养殖。

木头峪镇王宁山村王自荣返乡创业,投资150万元成立养殖合作社,建起200头毛驴养殖场,通过雇佣农户打工、售卖饲草等带动农户70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1户,目前共支付工资、饲草款近18万元;通镇向阳湾村村集体,也大力发展肉驴养殖产业,2017年建成可存栏150余头的肉驴养殖示范基地,2018年5月投入运营。

王高平对“佳米驴全产业链”雄心很大。再过两个月,他的占地200亩的养驴场二期就开场了,养殖规模将扩大到千头以上。

陕北文化符号之一的“佳米驴”,又回到了陕北人的生活中来,后辈的人再跳陕北秧歌“赶毛驴”时,不至于连驴是个啥样都不知道了。

当然,如今的乡亲们不用像祖祖辈辈“骑驴婆姨赶驴汉”们一样,再吃苦受累地戳驴屁股了,他们可以养着毛驴唱着歌,欢欢喜喜过生活。(经济部编)(图片由本文相关单位提供)

作者:黄博

责任编辑:于璧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