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出行倡导者死于“人为障碍”,残疾人出行不该这么难

2019-07-30 | 快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为无障碍出行理念在国内的一名重要推动者,年仅47岁的残疾人文军,是一位十分值得敬佩的人。然而,7月7日晚间,当他滑着轮椅经过云南省大理市宾川路的一家酒店时,因为可直行的坡道被一辆汽车挡住,他不得不拐进了一条小巷,因此掉进了一个没有警示标识的地下车库,不幸殒命。

尽管这样的离世原因难称壮烈,留给人的只有憋屈与不甘,但是,文军的死,却依然为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一名致力于推动无障碍出行事业发展的先行者,却最终死于出行路上人为制造的“障碍”——这个无情的事实,既显得十分讽刺,也让人们不得不深思:我们的社会,对残疾人的权益是否依然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保障?
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的统计,我国的残疾人数量超过8500万人,几乎每100名中国人里,就有6名是残疾人。规模如此巨大的一个特殊群体,无疑应当在社会上引起充分的重视。然而,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是: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残疾人的情况,都是少数中的少数。莫不要说百分之六,残疾人在我们能够在公共场合见到的陌生人中,恐怕连千分之六也未必能占到。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残疾人在出行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使得残疾人难以像正常人一样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从这个角度上看,我们在街头看到的残疾人越少,便越是说明社会对残疾人无障碍出行的保障工作做的不够到位。
然而,也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很少能见到残疾人,人们很难主动意识到残疾人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与不足之处。当下,社会对残疾人权益保障尽管也不能说不重视,但重视程度却很难与残疾人群体的规模相匹配。“无障碍出行”作为一个概念,对社会大众而言早已算不上陌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早已让人耳朵听出了茧子的成熟概念,在落实、推广工作上,却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状态。
此次事件中不幸逝世的文军,在其离世之前,已经为残疾人权益工作努力奔走了十几年,其中许多精力都用在了推广无障碍出行工作上。然而,即便他付出了十几年的努力,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天里,想要通过一段本应为残疾人提供便利的坡道时,还是遇到了一辆违停机动车的阻拦,并最终因为地下车库管理方的关键疏失,不幸失去了他的生命。
就个案而论,将自己的全副身心投入到残疾人权益工作里的文军,不该遭遇如此不公的命运;而就社会现象而论,占到了总人口6%的广大残疾人,也不该在社会上遭受这么多不必要的阻碍与威胁。不需对这个问题有多少专门的研究,普通人只要看看自己的周遭,便会发现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有太多可以进步、也应该进步的地方。
那些断头、错位的“夺命盲道”,不该那么难以得到纠正;公共场所的坡道与电梯早该充分普及,而不该让乘坐轮椅者“望梯兴叹”;公共交通工具允许导盲犬上车的规定,不该受到无理的破坏与质疑……这些令人难称满意的情况,都并不是什么错综复杂的无解难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城市的管理者对残疾人是否有足够的尊重,对其权益保护工作又是否足够上心。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最基础的构成要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大多数人或许并无残障的困扰,但是,每个人却都有可能在特定的领域有自己的难处,需要额外的照顾。在这个角度上,每个人都和残疾人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对残疾人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多一些照顾和保护,不只是为了残疾人的权益,也是为了让社会共同体更加和谐、美好,促进每个人的福祉增长。这一点,我们还当牢记心中。

作者:杨鑫宇

责任编辑:苍南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