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纸上阅读

2019-08-05 | 评论+来源: 经济日报

碎片化的浏览,把我对纸上阅读的耐心和专注,切割得支离破碎。
我有时感觉自己成一个另类了,不过我享受着这种另类的孤独。
我说的另类,就是在这个时代,我还是一个对纸上阅读情有独钟的人。车站码头,航空港,人来人往的街头,埋头看手机的人已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风景。在这样的场合,很少见到埋头看纸质书的人,我多想一个人在看书之余托着下巴,陷入宁静的状态,沉思的模样。我还想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打开一页书,体内的肺叶也一同翕张了一次,因为一个人全神贯注时的阅读,是牵动内心气韵节奏的。
前不久从我所在的城市启程,乘坐高铁去一个大都市,行程不到两个小时。我随身带着一本《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我在车厢里看完了其中一篇《杜甫埋伏在中年等我》,很是感慨。我抬头,垂头看手机的乘客中,居然看见有一个中年男人也在看书,我凑近一看,却发现他看的是一本工程业务签订合同的样本,难怪他揪紧着眉头,想来心里正算计着工程成本与利润。
许多人嘴里碎碎念着诗与远方,但一旦真的到了远方,心里惦记的还是现实利益的牵扯纠葛,远方对他们来说,是一辈子无法真正抵达的地方,真正的远方是栖息在灵魂家园里一块云雾缥缈的精神田园。
那些年,我常乘一艘慢船去长江下游一个城市,航程需要三天三夜,除了在船舷看两岸风光和吃饭睡觉,就在涛声隐隐里阅读了当年文艺青年追崇的不少世界名著。我在一条慢船穿过的大小城市中,通过纸上阅读,完成了与文学大师们的精神相会,完成了文学营养对我最初的灌溉。高铁、飞机时代,慢船已经渐行渐远,在时代的河流一角朝我打着告别的苍凉手势。
慢船驶出了我眺望的视线,纸上的慢读也快成了一种发黄的记忆了吗?其实我也在享受着手机网络时代的快捷方便,在手机上浏览新闻,订票,叫外卖。尤其是上了微信以后,我也快成了一个手机控。有很多的人,是在微信里存在着,你如果长期不跟一个人的朋友圈点赞,很可能就要被拉黑与删除,在现实里翻白眼乃至绝交。微信天地,其实也是打量一颗颗人心的最佳场所。不过据我观察,有时一个点赞,也是对彼此精致利益作出盘算过后的行为,你要是对我没一点啥用处,我连点一个赞也吝惜着,小心翼翼地下手着,当然也有懒得看一眼就随手给你一个点赞的人。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的生活也被手机捆绑着。睡觉前的最后一眼,是看看微信里的消息,生怕遗漏了蛛丝马迹的讯息,醒来的第一个动作也是打开手机看昨夜今晨的微信,每条微信我也要去看上一眼,出于礼节或者还要评论一番。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我更焦虑与空虚了。更纠结的是,我看书也受到了干扰。往前,我可以花上一半天的时光在书里世界游走,而今看了不到几页,又要忍不住拿出手机看看。后来,我看书或是写作,索性只有关了手机。有次关了机,等开了机,才知道我爸一气打来了20多个电话。我打通了爸的电话,爸在那边虚弱地问:“儿,你没事吧?”
在手机里碎片化的浏览,把我对纸上阅读的耐心和专注,切割得支离破碎。我痛下决心,还是要回到我从前那些慢阅读的时光里去,像古人凝望星空一样,让自己与天地往来接通,这样的我,才是我认识的我。
我再次捧起一册纸书,殷殷呼唤在纸上的慢阅读时光,能够回到我的中年岁月里来。让我像缓缓蠕动的白云那样,深情地凝眸天空,俯瞰大地,阅读时,我还能听到竹海里稻田中吹来清香的风。一张我阅读过的纸,它的前世,就是一片竹海里的竹,一片稻田的稻草。

作者:李晓

责任编辑:杨鑫宇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