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眼中的审计】审计人在路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2019-08-06 | 看审计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校媒记者 中国人民大学 柳莹莹

“10个菌架,不同的秤称重结果相差甚远,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引起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扶贫审计组成员王彦生的警觉。

2018年,王彦生所在的审计组在某省一县核查一笔扶贫资金,资金主要用于投资一个木耳生产基地的菌架。

审计组一行两人进行实地调查,到达生产基地后,王彦生从包中取出卡尺,对着菌架比划起来,并记录下测量出的长宽高数字,他当即发现测量结果和设计图纸上不一样。不过,菌架有些地方因为使用变形,很可能长宽高数字不是很准确。王彦生决定再称称重量,于是,他又随机拿了10个菌架放在地磅上称重,菌架的重量远远比标准轻,10个原本应该有1480公斤的菌架只有1300公斤,整整相差了180公斤。

审计组随即提出了疑问,但是对方一直支支吾吾,不肯承认。可事实摆在那儿,审计人员当天回去就把偷工减料问题写进审计底稿。

第三天,对方称,之前的秤有问题,请审计组同志再次前往该生产基地重新称重。到达生产基地后,对方随即拿出一个小台秤,10个菌架一个个被放在台秤上,菌架重量都是148公斤左右,这样10个菌架共有1480公斤左右。王彦生心里有点纳闷,两天时间,10个菌架重了180公斤,难道真的是之前的秤有问题?他放下包上秤,想看看在这个秤上自己的体重是否准确。结果这一秤,发现自己的体重明显不对,他怀疑这次使用的秤有问题。他又在秤的周围仔细观察,发现秤旁边放了一堆小秤砣,和秤的规格明显不符。不同标准的称匹配的秤砣不一样,对方就是用这样的小技巧想瞒天过海,隐藏偷工减料的问题。

实地调查和证据确认后,审计组上报了该问题。问题被揭示后,该项目的设计单位对现有的菌架重新设计了加固方案,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进行了更换和加固,并退还了因偷工减料多收取的扶贫资金。

想要欺骗“抠细节”的王彦生可不容易,2017年,王彦生因为看到某贫困村危房建筑图片上的窗户所在的位置相对较高,且格外小,他马上去实地核查。这一核查,识破了该村村干部用3个自来水水房冒充危房领补助金的问题,追回了8万元。

无独有偶,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农业审计处的王丽萍也是一位不放过任何细节的审计人。

前不久,王丽萍在黑龙江某县审计一个道路建设项目,由于该项目属于“以工代赈”项目,国家明确规定要雇用贫困户参与建设,王丽萍认真核查贫困户参与情况。

通过比对项目用工名单和贫困户名单后,王丽萍和同事选了几家走访调查。 “我们走访到一家贫困户,进门就看到一位老大爷躺在炕上。后来在聊天中得知,他已经瘫痪好几年了,但是用工名单上却有他的名字。”王丽萍记下了这一情况,并在审计报告中反映了这一问题。

在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像王丽萍和王彦生这样的一线审计人还有很多,他们行走于田间地头、项目现场,询问着百姓家的柴米油盐。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事情中,他们用认真和专注点亮了扶贫审计的每一处灯塔。

作者:柳莹莹

责任编辑:朱江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