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该 “人没了,骚扰电话还在”

2019-08-10 | 评论+来源: 燕赵都市报

8月7日,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卧底骚扰电话源头企业,揭开触目惊心的内幕,并再次发问:骚扰电话已成波及面最大的公害,是治不了还是不想治?

虽然是很有分量的媒体,但新华社发出质问,就能改变商业骚扰电话无孔不入、无人不扰的现实吗?也许并不乐观。

从较早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商业骚扰电话是一种恶劣侵权,还好言好语地提醒来电者,“对不起这是私人电话,我对您推销的也不感兴趣,请您不要再打了。”到现在,我们发现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在骚扰电话轰炸下,已经疲惫不堪、提心吊胆,甚至有了种种“反击”,比如——

晓之以理派。有人一接到骚扰电话就严肃认真地劝说“请不要从事这种违法有害的行为,这是助纣为虐”云云。结果,这样的心灵感召往往只得到对方进一步放肆无礼的羞辱,也不影响电话号码被继续疯狂转卖。

法律震慑派。自从去年工信部、公安部等13部门联合发布《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许多人欢喜奔走,以为终于有了铲除恶行的尚方宝剑。谁知一年以来,骚扰不减,挫败愈增,人们只好对着越来越长的电话屏蔽名单,陷入更大的怀疑与茫然。

怒吼派。几乎所有深受其害的人,可能都曾对着电话那头的欺侮大声怒吼过,“你知不知道你们在违法?你知不知道这种行为很扰民?”但对方视你如尘,甚至它干脆就是一个电话机器人,你的愤怒回荡于非法利益野蛮生长的荒野之上,脆弱得没有一丝力气。

举报派,又称屡败屡战派。自从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宣称建立了若干举报平台,许多人加入了不惧路径繁琐、持续举报“贱商”的行动。但行动结果如何,从他们充满自嘲自黑意味的自我定位中,就大概可知了。

到底有多少无底线的公司,用骚扰电话这种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我们不知道。但是,有多少公众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我们却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全部,所有人!所有无辜受害的用户。

“用户资料是买的”“电话号码是合法申请的”“电话机器人软件是公开销售的”以及“我又没骗你,打个电话而已,怎么违法了?”这些,都是令公众“愤怒与无奈”的原因,也是每个骚扰电话受益者,大言不惭的“理由”。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愤怒与无奈”中获益,这样的经营者,可以理直气壮地问“怎么违法了”吗?对于黑产业链的成因、模式与影响,业内业外早有认识:是谁,顶着公众滔天怨声也要蛮横“拓展”;是谁,把中学生都能归纳出的黑名单还称为“技术上有难度”;是谁,在这所有暧昧生意中都能稳赚不赔?

社会苦骚扰电话久矣,公众恨骚扰电话久矣。聪明的企业,不能躺在这看似金山银山实则沙丘上建塔的“业务”上自甘堕落。前车之鉴有“搜索竞价排名”,一时花艳,却终因触犯众怒而拖累企业成长。以用户为本的商业企业和电信运营商,还要在祸害社会激怒公众的歧途上,一条道走到黑吗?

作者:刘采萍

责任编辑:王钟的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