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背后,谁是真正的中国动漫之城

08-19 23:38 | 评论+来源: 凤凰网

观影人次破亿,票房超41亿元(截止8月18日数据),今夏最火的“熊孩子”非“魔童”哪吒莫属。7月30日,《哪吒之魔童降生》(以下简称《哪吒》)票房超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成为纯国产动画片票房冠军,8月2日,超越《疯狂动物城》,成为国内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并打破多项国产动画记录,顺利跻身中国电影票房榜前四位。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产业之一,许多城市在构建文化中心以及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当中,都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推动城市动漫产业的发展。

在《哪吒》“燃爆”整个暑期档时,有两个城市在其中十分引人关注,分别是最近几年的网红新一线城市成都,以及传统工业贸易城市苏州。

01 网红城市 动漫之都

在电影《哪吒》当中,他的师父太乙真人一口“川普”登场,成为整个电影的搞笑担当。而这有意的设计正好就是来自成都的配音团队——声娱文化的创意。像声娱文化这样的成都团队,参与到《哪吒》的出品制作当中还有很多。据统计,在所有参与出品制作的公司当中,来自成都的团队有12支,仅次于首都北京,足见成都动漫产业的实力。

这并不是成都动漫第一次获得强烈关注,早在2014年,成都艾尔平方文化就凭借《十万个冷笑话》的火爆获得腾讯的投资,与此同时诞生在成都的手游“王者荣耀”也被认为是成都动漫实力的体现。为什么成都动漫团队能够屡出爆款呢?这与成都这座城市近几年的发展密不可分。

动漫产业首先是一个创意产业,其依赖的基础是创意人才。但是考虑到动漫产品的制作周期,一个安静的、低廉的人才成本是动漫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成都恰好就具备这样的基础。

在以往,文化创意人才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但是随着一线城市的不断发展,其生活成本、人力成本等也随即上涨。目前很多动漫团队还处于中小规模,在没有资本助力的情况下,无法承担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压力。

就以《哪吒》为例,这部电影剧本整整写了两年,改了66版,整部电影制作了6年。全片1318个特效镜头,占比高达80%,是迄今为止镜头数量最多、特效镜头数量最多、制作人员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部国产动画电影。

而只有是在成都这样生活成本和人才成本比较低的城市,才能够静下心来用6年时间打磨剧本。《哪吒》的主创团队就说过“成都的生活节奏和环境,适合我们这种创意型团队的发展,事实也表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

在动漫人才方面,成都市具备很大优势。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等高校均设有动漫游戏相关的学院和专业,每年培养数千名动漫人才。与此同时,成都还拥有北大青鸟、五月花、斯普培训等大批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满足动漫产业的职业培训需求。

成都的文化氛围以及城市气质也有助于创意产业的发展。成都地处成都平原,历来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经济发达,文化鼎盛。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也有“天府文化”之称,被认为是“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成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3000年前,金沙江遗址、三星堆遗址均反映了成都的历史悠久,而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则体现了成都文化的繁盛。成都也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具有适宜动漫游戏文化产业发展的城市人文环境和创作氛围。而其历史文化也为动漫产业提供了很多素材,比如《哪吒》当中的“结界兽”其形象原型来自于三星堆文化和金沙江遗址。

在产业政策方面,为推进成都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利用市级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成都市动漫游戏产业进行扶持。2016年、2017年成都市财政投入近500万元资金扶持了20多个优秀的动漫游戏产业发展项目,而2017年扶持资金主要是用于动漫产业。

2017年成都市五家企业五个项目进入资金补助项目名单,整体补助金额达97万元,其中包括制作《十万个冷笑话》的成都艾尔平方。成都还是全国首家“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以及文化部授予的“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目前,成都正在打造“三城三都”,其中之一就是世界文化名城,未来对于城市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大。目前成都地区的动漫企业大约有300家,可以预见,未来的国漫爆发必然会有成都的一席之地。

02 转型压力下的苏州动漫行业

在《哪吒》的制作团队当中,来自苏州的有9家,仅次于北京和成都。苏州给外界的印象一直是一个以外资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而随着东部沿海人力成本、环境成本的高涨,以外资外贸为主的苏州经济也面临产业转型的巨大压力,在工业增长趋缓的情况下,苏州也在谋求通过新兴产业、创意产业等第三产业形态,完成苏州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哪吒》的火爆背后,也让我们看到了苏州产业转型的努力。

7月16日,苏州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苏州经济“成绩单”,规模以上工业总值1.56万亿元,同比增长只有1.0%。在对外贸易环境变化的条件下,苏州产业转型依然面临着巨大压力,产业转型的成果还不显著,动漫产业成为了苏州产业转型的方向之一。如同“魔童”哪吒一样,苏州转型的命运也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苏州的动漫产业起步不算晚,1991年,鸿鹰动画租下了苏州十八中的三间空教室,开始了苏州动漫产业的第一步。2005年,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政府关于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于2005年6月正式揭牌,是国家首批动漫产业基地之一。2006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了《关于扶持苏州工业园区动漫产业发展的试行办法》。可以说,苏州动漫产业一开始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最开始,苏州的动漫企业也是同苏州的工厂一样,依靠承接欧美动画外包的制作开发,此后逐渐具备动漫制作全流程的加工能力。《哪吒》全片1800个镜头中有1318个是特效镜头,当中有400个特效镜头由苏州企业制作完成。从制作能力上来讲,苏州的企业可谓强劲。

但是苏州动漫产业的问题也很明显,首先是人才的缺乏,特别是原创创意人才。在高等教育层面,苏州目前只有一所省属211苏州大学,在人才吸引力上,弱于周边的上海以及杭州。这就导致了苏州动漫产业的第二个问题:创意人才的缺乏让苏州的动漫产业基本集中在“动画制作”及“电视播出”两个环节上。从某种程度上,苏州扶持动漫产业的政策采取的还是制造业的思维,将苏州的动漫企业都变成了一个个的动漫制作工厂,而非动漫创意基地。长期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导致苏州的动漫产业有量无质,缺乏可持续的竞争力。

缺乏资本支持,不仅仅是苏州动漫企业一家的问题,在微信公号“雷报”统计的《哪吒》出品制作公司当中,资本方基本集中在北京,而创意来源则是在成都,苏州更多的是承担了后期制作的任务。从产业分工上看,这符合目前动漫产业发展的需要,也就是一线城市提供资本,二线城市提供创意和制作。但是苏州在整个产业链当中还处于末端,对于苏州的产业转型而言并非是好事,依然是受制于人的状态。

在文化上,苏州所在的江南不弱于成都所在巴蜀,苏州想在竞争“动漫之都”的产业竞争上获得优势,未来还需要加大力度吸引创意人才,招揽更多编剧、大型传媒集团和天使投资入驻,打造动漫产业的全产业链条,获得更多的产业附加值和话语权。

03 动漫产业起步早 近年加速

成都和苏州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两个代表,那么目前中国动漫产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有没有那么大市场容量允许这么多的城市和企业参与到这个产业的竞争当中来呢?

国务院2006年发布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动漫产业的概念定义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从中可以看出,动漫产业虽然是文化产业,但是其涉及到的领域是方方面面的,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业态。中国的动漫产业起步并不算晚,1925年,丰子恺有画刊载于《文学周报》,编者特称之为“漫画”,漫画之名始见于大众。仅过一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便问世。1941年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制作完成。1949年之后,中国动漫相继制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质量上乘的动画片,《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更是成为了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

计划经济时代不计成本制作精品的方式,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无力维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动漫产业进入了一个低潮期。这之后便是日本动漫以及美国动漫大量涌入中国市场的阶段,一种新的动漫制作方式、动漫创意思维以及产业发展理念开始影响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和复兴。

“十三五”规划里强调“促进演艺、娱乐、动漫…等行业,助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指出“培养一批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产动漫品牌和骨干动漫企业…推广手机(移动终端)动漫行业标准,鼓励面向新媒体渠道的动漫创造”。在政策支持之下,近年来动漫行业总产值在文化产业中的占比稳步提升,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总产值规模达1712亿元,同比增长11.5%,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172亿元。

动漫产值主要来自于动漫上游的内容市场和下游的衍生市场两大块。下游衍生市场是动漫产业产值的主要来源,在全球比较成熟的日本动漫市场中,衍生市场的产值大约相当于内容市场的8-10倍。

从内容市场这边来看,中国动漫已经开始从低幼化向全年龄段发展,从票房数据当中可以看出,中国动画的票房领先影片已经从“喜羊羊”系列、“熊出没”系列等针对儿童市场的影片,转向了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生》等12岁年龄段以上年轻人市场,适合全年龄段观看的影片。

在内容市场方面,中国动漫产业的劣势相比较于先进的日美德国,还是劣势明显。首先是原创不足,大量低幼化动漫存在相互抄袭的现象。一些投机资本的进入也让大量质量不足的产品快速投放市场,影响了产业的正常发展。

其次是创意人才的缺乏,这限制了中国动漫原创剧本的发展,而在日本,不断涌现的漫画大师源源不断地提供精品,比如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富坚义博(《全职猎人》)、井上雄彦(《灌篮高手》)、鸟山明(《七龙珠》)、车田正美(《圣斗士星矢》)、藤子不二雄(《哆啦A梦》)、尾田荣一郎(《航海王》)、岸本齐史(《火影忍者》)等。据统计日本动漫产业在2015年,全年营业额就已达到230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9.24万亿),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动漫产业已经成为日本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的衍生市场开发还不完善,很多企业既不依靠内容市场挣钱,也不依靠衍生市场发财,而是利用政策获取大量政府补贴,客观上也影响了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国外成熟的动漫企业在创作一部动漫作品收入方面,开发授权占总额的75%,发行只占25%,而在中国动漫产业界,动漫企业的利益分配处于倒置状态。美国是全球动漫产业链最完整的国家,动画和衍生品年产值超过2000亿美元,占其文化产业总产值的近三分之一。

原创不足是中国所有创意产业的通病所在,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无法再继续跟随,而需要更多地创新、引领。中国的创意产业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制作出有中国文化因素的创意产品,而丰富的中国传统IP就成为了中国创意界源源不断的素材库。

无论是《大圣归来》,还是《哪吒》,都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依靠老故事,讲出新思想将是中国动漫未来的一个发展捷径。如果我们将《大圣归来》看成是《钢铁侠1》,那么《哪吒》就是复仇者联盟当中的《美国队长》,中国动漫的“神话宇宙”系列或将创造一个个票房神话。

作者:柯锦雄

责任编辑:杨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