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宇宙”受期待 专家提醒要理性

08-20 23:44 | 影视来源: 北京青年报

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公映延期至9月26日,目前正向中国影史票房前三发起冲击。与此同时,不少观众都在期盼中国“神仙宇宙”的建立。那么从动画人的角度来看,哪吒是否开启了“神仙之门”?

建神仙宇宙没那么容易

日前,北京市文联、北京电影家协会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举办了2019北京文艺评论热点现象研究系列活动之五“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讨会,将《哪吒》放于产业化、全球化的角度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审视。

在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看来,《哪吒》对于整个动画行业都是一个鼓舞,“导演饺子看似在单打独斗,但是《哪吒》的整个制作过程有一两千人的参与,涉及到各个动画公司各个阶段的支持,是一个行业的支持。”

李剑平认为,中国神话文学基础构架上不缺人物,相互关联的神话体系也很完整,“但是神仙宇宙依然不是说说就那么容易建立的,怎么通过创作把一个个人物立起来难度非常大。”

团队撑不住工业化生产

像李剑平一样,业内人士对于“神仙宇宙”保持了一种理性。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哪吒》的完成,大概是用了接近70个中国的动画团队,有的团队只做一两分钟的长度,而像这样一个电影在美国两三个团队就可以完成,这说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布局还不够完善,团队还支撑不了工业化的生产。

与《哪吒》同期上映的《上海堡垒》遭遇了滑铁卢,被外界评价为关上了科幻的大门。饶曙光表示,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电影的偶然性太大,还缺少一个稳定的生产机制,“目前中国电影在完整的工业化的机制标准、流程、团队等方面的能力都存在很多的短板和不足。”

动画发展暂无稳定预期

饶曙光认为,对于动画的发展无法给出一个非常稳定的预期,“如同《流浪地球》很大程度上是用一己之力提高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水平一样,不能因为《哪吒》的超常成功,就简单地判断动画电影将会有一个春天,或者是中国动画的水平就会有一个自然而然的提高,之间还不能画等号,我们必须正视其中的短板。”

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表示,纵观《哪吒》的制作过程,七年平均一个人做了不到半分钟,每天大概也就做一帧、一格动画,如果没点定力,没有碰上光线传媒,怎么养活自己?所以,只有优秀的创作个人和团队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遇到优秀的制片人。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丁亚平也表示赞同。

作者:肖扬

责任编辑:沈杰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