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与青年

2019-08-27 | 中国青年作家报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茅盾文学奖与青年,究竟有多远?

本期《中国青年作家报》发表的这篇茅奖作品评论文章,作者刘天宇是一位即将到大学报到的“00后”。“《繁花》是我高三一年里,唯一一本完整读过的长篇小说。”刘天宇对只看了一本小说好像很不满足。

备战高考的日子是那么紧张,刘天宇能够见缝插针读完一本茅奖小说,已属不易,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明他对《繁花》是多么厚爱。

有青年读者说,今年的茅奖作品,“我怎么一本也没有读过”,这并不奇怪。现今小说的出版体量实在太大。评论家胡平说:“现在我们一年的长篇小说大概上万部,4年就有4万部长篇小说,最后评出来只有5部,所以竞争是相当激烈的。”

随着科技进步和互联技术的日新月异,当下青年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文化兴趣,阅读方式是多样态、多样化的。两届茅奖评委、青年评论家杨庆祥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把我们60个评委换成60个读者,结果肯定完全不一样。如果换成豆瓣上面阅读的网友来评,肯定又有不一样的结果出来。”

杨庆祥同时强调,“因为年龄的原因,我自己对青年作家充满了信心,无论是他们的格局、视野、修养,还是他们作品中体现出的‘世界性’都是非常让人期待的。对于青年作家来说,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虽然一个奖评出来了,但是这个奖不是创作的唯一标准。茅盾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只代表茅盾文学奖的评判标准,所有奖项都是如此。对于青年作家而言,评奖只提供了一个参照体,创作不应仅仅看重一个奖,而是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和选定的文学审美趣味,坚持写下去。”

茅奖与读者,与青年,究竟有多远,或者说茅奖在评选方式和手段上,在场外读者的参与和互动上,是不是应该有所调整和改进,使之更贴近青年,这些在短期内都很难有确切的答案和改进的办法。

与其这样,不如放弃争议,戒除浮躁,静下心来,像“00后”刘天宇一样,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评论。如此,我想可能更符合茅盾先生的文学初心。

作者:只恒文

责任编辑:只恒文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