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最多40集?防“注水”关键是抓质量 | 中青融评

2019-09-09 | 中青融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有媒体报道,继严厉打击演员高片酬之后,针对目前国产剧“注水”严重的问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在研究相关应对措施并向行业征求意见,拟对剧集集数的上限做出规定,上限为40集。有数家影视剧制作公司人士向北京青年报记者证实,这一新规的确正在调研中。(《北京青年报》9月8日)

所谓影视剧“注水”,就是用更多的剧集来呈现故事,造成作品拖沓,令观众不堪忍受。“注水”的影视剧在舆论场上负面评价很多,但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玩“拖字战术”,让人无力吐槽。造成“注水”的现象有很多,主要原因与现在资本绝对倒向的影视创作环境有关,多数电视剧能卖多少钱,与剧集密切相关,甚至一些有大牌导演、编剧、演员参与的电视剧,单集也能卖到天价。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剧集,让作品更加冗长,虽然在艺术上“掉价”,却能更加“吸金”,这点让人趋之若鹜。

但是,“注水”的影视剧已经引起观众不满,长此以往,必然损害影视创作和观赏的良好氛围。事实上,广电总局早就在对“注水”问题下手了,据相关资料,今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58部、2002集,平均每部34.5集,而去年同期平均每部39.7集,平均每部减少5集。但即便如此,相比过去电视剧的“短小精悍”,如今剧作的长度依然令不少人不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拍摄技术远不如当下,但当时堪称中国电视剧的“黄金年代”,诞生了一大批经典作品。整体来看,这些作品集数都不多,不论是以家庭伦理与日常生活为主题的《渴望》等作品,还是翻拍经典名著的作品《西游记》《红楼梦》等,基本没有超过40集。但是,也不能说集数短者一定出色,集数长者一定不好。比如被公认为经典的94版《三国演义》,就长达82集,但每集内容都剧情精彩、制作精良,并不让观众觉得冗长。因此,反对电视剧“注水”,并不必专注于集数多少,而是要看其质量,简单用“40集”这个标准来判断,固然有可能筛掉粗制滥造之作,也可能会让那些出色的“大制作”惨遭遗漏。

文艺事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与特点,但监管部门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不能“一刀切”,或者“用力过猛”。要营造良好的影视剧创作、观赏范围,需要从根本上提高作品的质量,从选题、编剧、制作、营销等多方面做到“以质量为根本”,让观众真正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作品,一定是在质量上过关,由此才能成为经典,而非一时激起的流量。

作者:黄帅

责任编辑: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