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强党】纪志耿:传承高校红色基因 不忘立德树人使命

2019-09-09 | 青·理论来源: 党建网微平台

作者简介:纪志耿,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四川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兼),四川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通过本次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其中传承红色基因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抓手。高校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和红色传统,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因此更应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牢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大批“又红又专”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层面将立德树人的使命内外于心、外化于行。

传承红色革命基因,增进立德树人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指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增进道德认知,首先要从传承红色革命基因这个起点入手。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里的“红色基因”主要是指红色革命基因,寓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赣南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国共产党培育和倡导的精神之中。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红色基因和红色人物外,很多高校都有着自己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涌现了大批红色人物和红色榜样,如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王佑木、杨闇公、恽代英等革命英烈,各高校应充分挖掘、保护、传承自身的红色人物和红色基因,利用重点节庆活动和关键时间节点开展参观、讲解、纪念活动,用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切实增进高校师生对革命先烈和红色基因的认知和认同。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研究,高校应按照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要求,坚持用大历史观,把红色人物和红色榜样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讲清楚红色基因形成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才能引导广大师生以史为鉴、以史为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传承红色教育基因,增强立德树人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社会道德思想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增强道德情感,其次要从传承红色教育基因这个基点入手。我们知道,高校除了丰富的红色革命基因外,还有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因,涌现了一大批投身学校、矢志奋斗的教育家,如四川大学的原校长张澜、吴玉章等。保护好和传承好红色教育基因,有利于弘扬知识分子扎根基层、潜心研究、爱国奋斗的革命情怀,有利于增强高校教师员工立德树人的情感认同。保护好和传承好红色教育基因,应按照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当好“系扣人”,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按照总书记2016年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讲话要求当好“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按照总书记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要求当好“筑梦人”,为广大青年追梦和圆梦保驾护航,为广大青年的激情和理想、奋斗和奉献摇旗呐喊;按照总书记2019年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求当好“知心人”,经常到青年中去,同青年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就像培育幼苗一样精心培育青年,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和情感认同。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坚定立德树人的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增强道德意志,再次要从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这个支点入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必须深入挖掘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红色基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时代重托下,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交叉、文化汇聚的优势,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和红色品质,整合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和价值规范,坚定广大知识分子教书育人、言传身教、潜心问道的意志和信心。

传承红色奋斗基因,笃定立德树人的道德行动

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增强道德行动,最后要从传承红色奋斗基因这个沸点入手。我们知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红色基因,是激励广大教师笃定立德树人行动的精神力量。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号召广大教师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在高校教师群体中产生热烈反响,广大知识分子深入开展了“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深入学习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深入学习以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为代表的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感人事迹和爱国情怀,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不断涌现,黄大年爱国奋斗的红色基因广被传颂。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高校教师更应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不负人民期望,不辱时代使命,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专家推荐意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利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这一重要资源落实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本文的特色和亮点在于注意到高校本身存在的红色文化基因,并从认知、情感、意志和实践这些关乎道德人格的几个根本性要素出发,探讨了如何传承和利用高校红色文化资源。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