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提质,保养殖户“钱袋子”和百姓“菜篮子”

2019-09-11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张艺

餐桌上的“猪肉贵了”,成为近期老百姓热议的话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猪肉价格上涨的是环保标准过高,尤其“禁养区”的划定限制了生猪存栏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催高肉价。

那么,所谓的“禁养区”是什么,落地中存在哪些问题?“禁养区”是否要上涨的肉价“背锅”?近日,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人士,深入了解猪肉价格变动背后的因素。

养殖≠污染,环保治理≠清理

数据显示,自2018年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生至今,全国禁养区涉及关闭和搬迁养殖场约1000家,涉及畜禽产能折合生猪约205万头,约占全国生猪存栏量的0.6%。

在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公司研究员贾生元看来,禁养区的划定并不是当前生猪存栏不足的主要原因。

禁养区的划定最早可追溯至20 世纪80 年代,从动物防疫角度对畜禽养殖场的位置提出要求。2001 年5 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了在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镇集中居民区,以及文教科研、医疗等区域禁止开展畜禽养殖活动。

2015 年,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从“调布局、建设施、促利用”3个层次展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举措。

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发展并非对立,有关后者的污染治理早已有之,猪肉价格也并未因此大幅上涨。为何此次出现归咎于“禁养区”的论调?

“一些地方政府打着环保旗号,利用划定禁养区,挤压和限制包括生猪在内的畜禽养殖业发展。”浙江大学教授罗安程分析,地方对畜禽养殖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解不到位,把握不准,加之一时找不到可行的治理方式,认为养殖就等于污染,要根治养殖污染就必须清理养殖业。

中国农科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在调研中发现,确实在南方部分水网地区,有的地方把限养区也当做禁养区管理,没有给养殖户时间去进行粪污处理设施的改造,直接拆迁,导致养殖规模减少,这些都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稳定养殖与生态保护红线再明确

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巨大,每年达38亿吨。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占全国总量的近一半。截至2018年底,生猪养殖规模化率为49.1%。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董仁杰介绍,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产生量大而集中,但资源化率不足70%,散户乱堆乱倒现象普遍。养殖业产生的粪污、动物尸体等废弃物,若处理不当、利用不到位,将造成生活生产环境污染,甚至导致疫病传播,严重影响人畜健康。

“划定禁养区的首要目的在于防范环境风险。”贾生元说,禁养区依法禁止的是规模以上养殖场所或有污染物排放的养殖场,并不是禁止所有的养殖行为。

针对各地存在禁养区范围不一的情况,9月5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严格规范禁养区划定和管理:除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养殖区域之外,不得划定禁养区。

通知还明确,严禁采取“一律关停”等简单做法。对禁养区内关停需搬迁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优先支持异地重建;符合环保要求的畜禽养殖建设项目,加快环评审批;加强对养殖场户污染防治的技术指导与帮扶,畅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渠道;确需关闭的养殖场户,给予合理过渡期,避免清理代替治理。

9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次强调规范禁养区划定与管理,并要求积极带动中小养猪场(户)发展,鼓励有意愿的农户稳步扩大养殖规模;生猪养殖用地取消15亩上限,保障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用地需要。

涨价:非洲猪瘟和猪肉价格周期等因素叠加

针对老百姓普遍关心的价格问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吴根义认为,“非洲猪瘟疫情和猪周期同期叠加是影响生猪产能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吴根义分析,持续一年有余的非洲猪瘟疫情尚未解除,仍面临缺少有效疫苗、大规模扑杀损失惨重、保险理赔机制和防控措施滞后等问题,农民养猪信心严重不足,大多数场户空栏观望,不敢贸然补栏。

同时,猪肉价格是一个周期性变化的经济现象,其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高——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吴根义介绍,受2018年生猪价格走低的影响,母猪存栏下降,从2018年下半年至今,生猪存栏随之下降,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产能低位。

此外,“因为生猪等畜禽养殖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还要占用土地,需要当地政府承担防疫、食品安全和环保等方面的风险和被追责的压力。”吴根义说,一些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等畜禽养殖业积极性不高,甚至借着环保的名义打击和挤压养殖业发展。

7月26日至31日,在农业农村部对400个县11191户养猪场户开展的问卷调查中,仅有32.3%的场户年底前有意扩大规模。

面对当前猪肉市场的形势,9月6日发布的《意见》还提出,对生猪生产多项补贴、补助措施,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生猪政策性保险;将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金由年度结算改为半年结算发放,要求加快疫苗研发,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从长远发展来看,保障好老百姓的“菜篮子”和养殖场户的“钱袋子”,关键是加快推动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11日电

作者:张艺

责任编辑: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