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工业化的“见证者”

2019-09-26 | 军事+来源: 中国国防报

《江南》作为一部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产动漫,以一位上海弄堂少年的独特视角,通过他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江南造船厂(即今天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坎坷。历史上,江南造船厂的确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由弱变强的艰难历程。

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唯一路径。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并没有形成工业思维方式,更谈不上建立现代工业基础。因此,也就出现了以大刀、长矛为代表的冷兵器抗衡西方工业理念下设计生产的火枪、火炮等热兵器的情景,导致近代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多次失败。

为维持清王朝的统治,1865年,李鸿章通过挪借6万两海关税银,收购了美国商人的旗记铁厂。同年9月20日,李鸿章将该铁厂与韩殿甲、丁日昌管理下的两个洋炮局合并,扩建成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所谓“总局”意为该局不只是简单的制造枪炮,还制造各种机床机器等工业装备。1866年年底,曾国藩派往美国的代表容闳带回一大批先进机器划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使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机器制造、木工、铸钱、铸铜、打铁、商船、锅炉、火炮、步枪等多个车间先后建成投入使用。截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已下水了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的“恬吉”号兵舰,制造了中国第一支后装线膛步枪,建成了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试制了中国第一门后装线膛阿姆斯特朗炮,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此外,为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下还设有翻译馆和广方言馆。翻译馆引进并翻译了涉及工程、农学、矿学、地学、光学、医学等领域的西方科技著作,成为我国近代科学的发源地之一。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元素周期表,就是由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翻译馆引进中国的。同时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还建立了兵工学堂,培养训练人才。

从历史上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成立并没有帮助清王朝实现抵御外敌,维持统治的目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创办、经营、管理企业的主体是腐朽僵化的满清官员,他们办企业的目的不是为接受先进文明从而创立现代工业体系,而是想借助从西方引进的新型武器装备,以继续其封建统治。这也就将旧官场的恶习带到了新式企业中,在主管的封建官员们僵化的头脑中,没有“金钱买不来现代化”的思维理念,更没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的意识。

例如,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初期只有40名官员管理,到19世纪70年代末,这些岗位上的官员已达80人。落后的管理模式、冗员等问题导致工厂充满了腐败和衙门作风,产品质量低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仿制过一款林明登步枪,质量不及进口枪支,价格却更贵,导致1万多支该型枪无人前来购买和领用,锈蚀成一堆废铁。

1905年,造船部分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中分离,改称江南船坞;枪炮制造部分,分别并入金陵和汉阳兵工厂。北洋政府将江南船坞划归海军部,改称江南造船所。1938年,江南造船所被侵华日军接管,改称“朝日工作部江南工场”,之后,又交给日本三菱公司经营,改称“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部将厂名改为“海军江南造船所”。上海解放后,江南造船所由上海军管会正式接管,回到人民手中。1953年,改名为“江南造船厂”。

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强大决心,巨额的资金、大量的资源及优秀技术人员的投入,江南造船厂一扫之前的各种积弊,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1957年,第一艘国产潜艇“新中国15号”下水;1962年,第一台国产万吨水压机制造完成;1965年,第一艘自行设计的万吨远洋货轮“东风”号建成交付使用;1966年,第一艘国产65型火炮护卫舰建造完成。

同时,江南造船厂还成功建造了我国第一代航天测量船“远望”1号、“远望”2号、首艘大型远洋调查船“向洋红”10号、大江级远洋打捞救生船、福清级大型油水补给舰、远洋拖船、051型导弹驱逐舰等舰只,为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洲际导弹全程远洋实验任务实施海上保障。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江南造船厂承担了中国海军大部分主战舰艇建造和保障维护的任务,军迷耳熟能详的各型新型导弹驱逐舰和导弹护卫舰都由该厂建造。目前,江南造船厂从民用船只到军用船只都可以建造。

江南造船厂的发展历程,只是中国人民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提高工业实力的一个缩影。今年9月20日,工信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作者:邰丰顺

责任编辑:王裴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