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伍湖畔迎来首批中国女兵

2019-09-27 | 军事+来源: 解放军报

上图:英姿飒爽的杨晓利(前排中)在工兵分队队列中。王 玺摄

当“利哥”走进刚果(金)基伍湖畔的被称为“中国半岛”的中国维和部队营地时,自己并不知道,她是第一位在这个营地工作的女军人。

“利哥”其实不是小哥哥,她叫杨晓利,是个靓丽的女上尉。因为性格泼辣、做事干练,被维和战友们送了一个尊称叫“利哥”。

9月的刚果(金),赤道骄阳与疾风暴雨频繁更替。中午时分,工兵分队营地的给水站犹如暴晒在太阳下的“铁蒸笼”。在这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杨晓利。细密的汗珠从额头渗出,迷彩服上沾了不少灰尘,厚实的军靴前端满是划痕,左臂上的国旗鲜艳夺目。“累点苦点不怕,男军人能做到的,我们女军人也一定能做到。”从巨大的水箱上跳下,她微笑着告诉记者。当地饮用水的细菌含量是国内的上万倍,为了保证维和官兵能喝上安全的水,这次任务运来了新型的净水设备,杨晓利将负责这套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作为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给水工程师,杨晓利跟随第一梯队经历了18个小时的空中飞行和5个小时的地面机动,抵达了位于刚果(金)东部的维和任务区。

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营地位于基伍湖畔,背靠山腰,呈半个椭圆形向东延伸至基伍湖,“中国半岛”由此得名。因为任务区条件艰苦,过去“中国半岛”上一直是男性的世界,从未有女性维和人员在这里驻扎过。得知第23批工兵分队组建时,部队驻地在成都的杨晓利立即报了名。“我觉得军人的生命中应该有一次维和经历,性别问题可以忽略。”杨晓利对选拔考核组成员说。最终,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核。

此时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截至9月初,该国共报告埃博拉病例3054例,其中死亡2052例。

战乱和疫情并没有让中国女军人走开。万里之外,中尉翻译曹莉正随第二梯队乘坐空军运输机奔赴在前往“中国半岛”的路上——这位“90后”女军官也是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工兵分队的成员之一。和杨晓利一样,从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曹莉在国内也经过了严格筛选和行前培训,体能、战术和专业均达到了联合国的选拔条件。她将在27日抵达任务区。

两位女军官将同住“中国半岛”的一间集装箱板房,共同完成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对于困难,曹莉说:“应该有很多想不到,但没有什么克服不了。”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9年来,已经派出了超过4万人次的军事维和人员,其中女性维和人员有近千人。近年来,联合国多任秘书长均发出倡议,要让更多女性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来,以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这一倡议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响应,并逐步将女性维和人员的岗位从原来单一的医疗向作战和支援等岗位拓展。2016年,中国国防部在北京举办了首期女性维和人员国际培训班。

临危受命,中国维和女兵义无反顾。除了在医疗分队编配女性军医、麻醉师及护士等维和人员之外,在南苏丹,中国维和步兵营配备了一个女兵战斗班;在黎巴嫩,“95后”的女排爆手已经开赴雷场排雷;在达尔富尔,中国女参谋军官头戴蓝盔,细致处理着各项维和事务。

杨晓利在限重的行李包里,腾出了三分之一的空间来装各种糖果。杨晓利说,她不吃糖,但她为每一位战友都准备了一颗奶糖,会在生日那一天送给战友,让战友们感到甜甜的,不想家。

在完成指挥权交接后,第23批赴刚果(金)维和部队指挥长侯勇把入驻“中国半岛”后的第一班岗交给了杨晓利。“既是对她的一种鼓励,也是告诉她维和部队里只有军人,没有女人。”侯勇说。

平整洁净的“中国半岛”,五星红旗和联合国旗迎风飘扬。清晨,军营号角声响起。国旗下,站在队列里的杨晓利和工兵分队的战友们整装待发,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作者:孙阳 黎云

责任编辑:张博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