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来少走弯路,生涯教育这一课必须补上

2019-10-16 | 评论+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透露了一些重要信息,如:普通高中一年级要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采用课堂教学、讲座、职业体验活动等方式开展课程教学,将生涯教育理念渗透到各门学科;学校要构建行政班与教学班有机结合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等等。

生涯教育在国内还是一件新鲜事,广义而言,生涯教育本质上就是人生教育,具体来说就是对个人的生活开导及整个人生发展的规划教育,其中会涉及很多细分话题,教育、工作、兴趣等等,目标则非常明确,就是要为成功的工作生涯发展做准备。学习者通过生涯教育认识平时学习中的优势、缺点以及自身的爱好和兴趣,了解不同的职业,并找到自己的契合点,通过严肃的讨论来确认能力与兴趣的关系。这一系列环节有利于提升自我认知,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工作路径,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让年轻人少走弯路。

生涯教育全称是生涯发展教育,最早是在美国发展起来,最初是以职业辅导为主,经过发展逐渐开始以生涯发展辅导为主流。也就是说,生涯教育并不只是针对年轻人,而是从小孩到老年人都适用的一门课程。当然,从群体需求的角度看,年轻人尤其是涉世未深还在校读书的学生,如果接受了成熟的生涯教育,其影响可能贯穿整个人生,因此在校园开展生涯教育显得更为紧迫。

而对于国内的学生而言,生涯教育则显得更为弥足珍贵。不仅因为这样一门课程在国内校园长期缺席,学生在学校受到的生涯发展指导几乎空白,而且在学校之外,也几乎没有生涯教育的替代品,或者即便有也是效率极低。学校之外当然也有生涯教育的机会,能力较强的家长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令其开阔视野,激发兴趣。而更功利的做法就是现在很多家庭在尝试的,即为孩子寻找各种培训班。但这些做法都不是专业的生涯教育,受制于教育者的能力,很难产生好的效果,而课外培训因为背后存在利益驱动,往往容易产生误导,使家长做出错误的判断。

最典型的是,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都有一个明星梦,但是,很多孩子的愿望与能力并不匹配,往往家长的这种期许本身就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而纯粹是一厢情愿。这样的“生涯教育”最终只会误了孩子。

生涯教育最为重要的部分,包括学生的自我认知,对能力、兴趣的挖掘,对于职业、人生使命的理解等,主要都是靠在校园内实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目前的教育框架中,如何才能让生涯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值得仔细研究。此次意见要求普通高中一年级要开设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其中提及的一个目标是,“理性确定选考科目,合理制定修习方案,减少盲目性和功利性”。通过强化生涯教育来帮助学生确定选考科目,这可能是最容易实现也最快就能看到的成果。除此之外,《意见》还提出强化体育锻炼、加强美育工作、开展艺术实践等,显然,加上后一部分内容,生涯教育才会相对完整。

上述内容目前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意见》在生涯教育的框架重新提出这些要求,问题在于,如何才能避免浮于表面,真正落地?《意见》提出的“强化综合素质评价”自然让人欣喜,可在现有以追求高考成绩为目标的大氛围下,生涯教育如何找到立足之地,这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如果生涯教育只是帮学生确定选考科目,仍然只是服务于高考,恐怕就本末倒置了。

庄子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可以认为是生涯教育的典范,这句话的本意是用来激励人的求知欲,而生涯教育的工具意味更为浓厚,并没有庄子说的那么高尚,它试图回答的是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我要学什么,我将来要做什么工作,我适合做什么工作,我有没有能力做符合自己兴趣的工作。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生存,或者说要生活得更好,必须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位置,这是教育中的大问题,从长远来看,重视生涯教育这个方向不能动摇。

作者:南都社论

责任编辑:黄帅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