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曝光高铁外放反遭“维权”:互联网放大了不文明的耻感

2019-10-17 | 快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近日,女星叶璇曝光高铁外放视频的事件沸腾不断。10月10日,叶璇深夜乘坐从南京前往杭州的高铁时,后排一男子大声外放视频,叶璇上前制止,但该男子并没有听劝,反而辱骂叶璇。在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后,该男子表示此事令其“儿女脸上无光”。尽管坦承自己行为不妥,但他认为叶璇将视频上传网络侵犯了他的肖像权,未来可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在网友看来,该男子的维权纯属“倒打一耙”,毕竟,在高铁上外放、不听乘警劝阻的是他,在叶璇出言制止后骂其为“神经病”的也是他,即便维权,也应是叶璇找其讨说法,怎轮到他“维权”?

从言行举止的礼节,到公共文明的遵守,他的行为丝毫不占理。“维权”颇有些反讽味道。然而,针对其先前失当的行为,舆论已令其“颜面无光”。他对自己错误的承认,以及视频发酵后家人的反应,如果可以算作“对冲动的惩罚”,也够分量了。

依然想和叶璇的博文所写的一样,称呼他一声“老伯”,年龄虽然不是豁免责任的理由,但这不妨碍我们尝试理解他的逻辑。许多老年人并无使用耳机的习惯,加之耳背等身体原因,大音量外放在他们操作电子设备时较常见,他们甚至时常开着免提通话。假如老伯所言属实,他不满的地方还有,车厢中其他人也在外放,叶璇为何偏偏“杠”他这么狠?

舆论之所以敏感,也和高铁特点有关,作为新型交通工具,它兼顾了乘客的舒适、便捷需求,而高铁价格也在公共出行方式中较高,因此人们对其整洁、安静程度便有要求。满足这些要求,离不开坚守公共文明底线。老伯的外放行为无疑打破了这种底线。尽管说文明应当一把尺子量到底,但挤过普通火车,尤其是春运高峰的人更清楚,普通列车环境与高铁难以相提并论,别说是视频外放声,脱鞋去袜的脚臭味、此起彼伏的打牌声是应有尽有,但一般乘客通常选择保持克制、隐忍。这表明不同环境下,人们对失当行为的实际容忍度存在差异。

叶璇“曝光外放”的行为,是用其影响力示范纠正不文明行为,但她也要承受舆论质疑的风险,稍不留意,她的“仗义执言”也可能被舆论误解。

《黑镜》中有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当你关掉手中的电子设备后,那逐渐黯淡的屏幕就像一面黑色的镜子,看见的只有你自己。即刻曝光延伸了公众的监督权,但无形中也可能将个人形象推向舆论风暴眼。来自人性的考验、对于心灵的煎熬,时刻系于我们寄予无数浪漫想象的网络时空。

如今舆论已成为一柄多刃剑,民意沸腾中,顷刻间你就可能陷入千夫所指。老伯在承认错误后,必然感受到了汹涌的舆论波浪,他的家人也被卷入其中。正是如此,“老伯维权”的意义便不仅仅是“委屈”“造作”,而是深陷漩涡的“自救”“自证”。尽管他的诉求未必能获法律支持,但这种行动也提醒舆论,不要让捍卫公共文明的怒火无边肆虐。

更直接来说,文明就是人身上的一块遮羞布,文明的进程就是去除人的不堪一面,节制欲望,从而培育美好品质,提升公共的善。通过“曝光外放”,叶璇通过耻感,刺痛了老伯的不文明举止;而经由“老伯维权”,珍视个人权利的必要也得到了重申。两者的冲突是文明进程的小插曲,也是公共文明、私人边界间的一场明亮对话。

有人说,有必要将一切不文明行为纳入征信、或严格立法,形成威慑,其实,文明是人们内心的道德律,更需要在自我需求的状态中养成,当文明形成自觉,维护文明的成本更低、韧性更强。

作者:白毅鹏

责任编辑: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