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军运会志愿者管理中心主任朱进——23万“小水杉”是如何炼成的

2019-10-20 | 军事+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雷宇 通讯员 尹素娟 李强)10月18日晚,第七届世界军运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这其中,以“小水杉”统一命名的23万志愿者也以最美微笑递出武汉“名片”。

“小水杉”,取名于中国特有树种水杉,水杉树干笔直,枝叶齐整,象征军人挺拔的身姿;水杉也是武汉市市树,具有耐寒耐温、适应力强的生长特点,体现志愿者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隽秀而富有活力的精神。

23万“小水杉”是如何炼成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将传递出怎样的新风尚?军运会志愿者管理中心主任朱进就此接受了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独家专访。

讲奉献更要讲专业

2.6万赛会志愿者全部从军训开始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前期筹备和志愿者培训的总体情况?

朱进:志愿者是综合性体育赛事不可或缺的力量。因为有了志愿者,现代大型的体育赛会,才更加富有人文气息,更加具有观赏价值、体验价值。我们主要从志愿服务大型赛会出发,然后突出军运特色,有军味。

2018年开始,我们分两个批次,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招聘、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原则,从9.02万人里中遴选了不到2.6万名赛会志愿者。他们主要服务于语言、场馆运行、应急处置、竞赛支持等十三个大的志愿领域,保障赛事的正常运行和各个参赛国代表团成员能够高效、舒适、便捷地参加比赛和观赛。

同时,和武汉市文明办一块联手,招募了21.2万城市志愿者,他们主要服务于城市的家园清洁、秩序维护、语言服务、向导服务等,这些在城市超常规运行时,所需要承担的各种各样的志愿服务。

记者:相比一般赛事,军运会上的志愿服务有什么特殊要求?志愿者是如何培训的?

朱进:这是新时代以来我们第一个重大多边主场军事外交场合。军运会和奥运会相比,因为涉军,政治性更强。

在这种场合下,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以什么样的姿态展现在全世界面前,这是大家都很关注的。对志愿者的挑选、志愿者的训练、志愿者状态要求也比以往赛事更严格,讲奉献更要讲专业。

严把培训关。2019年1月、8月分别完成第一批、第二批共计3.45万名赛会志愿者线上线下12门课程的通用培训,包括军事基本常识、文明礼仪、心理调适、安全防范指引、团队意识、工作纪律以及我和军运等,累计学时数500000小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遴选。

比方说此前无论是奥运会、青奥会还是亚运会,没有谁对志愿者提出要军训。我们是全员开展军事训练,让新时代的孩子们知军爱军拥军强军,多一点阳刚之气。

其次是人岗匹配,志愿者要去学习和掌握他所服务的项目的特殊性、专业性;岗位实训,通过在岗位上反复演练,清楚掌握对整个场馆的运行流线、岗位要求、岗位职责、岗位技能。

最后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实战演练。通过军运会各项测试赛,让志愿者来了解整个项目总体运行;参加在汉举办的马拉松、武网等单项国际赛事服务,体会专业化的指挥、调度、服务要求。

新时代新青年新风尚

让世界通过这些青年一代看到未来中国的模样

记者:我们知道,这一次的赛会志愿者主体是95后、00后一代,从培训管理和赛会服务角度来看,这一代志愿者有些什么新的特点?

朱进:总体来讲,这一代青年人,他们对志愿服务的热情非常高;他们的权利意识非常强。他愿意付出,但是他要付出得明明白白。但是换一个角度,一旦他们理解了,他们的奉献精神更有爆发力。

志愿者中心的原则,第一是“尊重和激励”。引导他们投身军运会的志愿服务;第二是“管理和约束”。一旦选定了,就得按照游戏规则来做;第三是“沟通与理解”。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他的难处,这就需要进一步的沟通。

一代人有一代人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我们选了十个“小水杉”,去对准2.6万赛会志愿者,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用他们年轻人喜欢的各种传播方式,把他们吸引过来。

给更多的展示和沟通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开发文创产品,还开通了第一条服务支持热线,每天评每日志愿之星……

也有约束性的规范。我们在赛会阶段有一个风纪检查组,志愿者中产生,从安全考虑和指挥调度角度考虑。

记者:从赛会服务角度来讲呢?

朱进:这是一代新人。他们对各种规则也好,各种器材也好,上手非常快;他们吃苦耐劳,也很守纪律。以前我们总有些担心说这是说新媒体语言的一代,但军运会中他们展现了负责任的一代青年形象。

尤其是600名骨干在培训中,明显的思维更活跃,包容性和开放度更高。在进行培训的时候,彼此不认识的一群人能够迅速组建一个目标高度一致的团队。

这里揭秘一个典型细节:开幕式上,6000位国际参赛人员需要从场中心引导到各国相应坐席,其中还包括残障运动员,时间只有熄灯播放宣传片的几分钟间隙,对志愿者的语言能力、协同能力、引导能力是个极大考验,最终他们顺利完成任务。

通过志愿服务,在赛会期间,可以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感受到一个强烈的信号——未来中国20年后的模样,你可以从今天20岁的年轻人身上看到,自信、友好、开放、智慧、创新,就是我们今天新时代年轻人特有的气场。

打造一个中国志愿服务的高地

军运会志愿服务将输出“中国标准”

记者:历经两年的筹备,培训工作有哪些创新,产生了一些怎样的武汉经验?

朱进:按照国际惯例,大型赛事都是要向同一级别的赛会和本赛会往届赛事学习。但军运会前6届的资料志愿者这一块我们几乎没找到什么可借鉴的。国际军体也是希望中国来探索一套规范的体系,今后就照这个模板来做。

我们是边摸索边干,目前已有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部分官员、河北团省委和张家口团市委派人到我们这里来考察。

本届军运会实现了国内大型赛会志愿者培训两大首创:

一是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一家具有国际大型赛会培训经验的机构完整承接培训任务,为赛会志愿者提供线下及线上培训。通用培训涉及内容多、专业性强、规范性高,是严谨、科学、高效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机构提供智力支撑与服务保障。

二是聘请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培训过程及效果予以监督,开国内培训监督之先河。第一批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结束后,我们根据第三方评估结论,对通用培训组织实施的工作流程、授课内容和方式等进行了优化,两批次培训效果满意度调查结论显示,赛会志愿者通用培训效果良好。

记者:武汉市在全国志愿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超过155万人,被誉为“志愿者之城”,军运志愿经验和精神在会后将如何延续?

朱进:首先得把赛会志愿者的培训抓好,完成赛会志愿者高水准的志愿服务;其次就是把赛会服务和赛后遗产连贯起来思考。“办好一场会,搞活一座城”,真正的意义就在于城市的精气神。

第一,专业人才储备。通过这样一个大赛,锻造的这一支高素质志愿服务人群,会带着他的记忆、他的激情,在中国大地上成为星星之火;志愿者中心边学边干,摸索了一套经验,这一百人就是这个城市大型赛事志愿服务建设的骨干力量。

第二,专业理念传播。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才是更高质量。以前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志愿者数量、服务时长,对志愿者的专业化素养、服务质量、机制建设等重视不够,所以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志愿者服务专业化。

第三,专业组织建设。我们正在和其他单位协商,以30多所高校志愿单位和几十个民间志愿团队为第一批成员,为武汉地区体育赛事组建一个平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作者:雷宇 尹素娟 李强

责任编辑: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