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逆转肿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6岁患儿重获新生

2019-10-20 | 健康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王禹萱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林洁)“砒霜”还能救人?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血液肿瘤专科的专家团队,利用俗称“砒霜”的三氧化二砷制定了砷剂联合化疗方案,成功控制了一名被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IV期”孩子的病情进展。

今年6岁的小宁宁(化名),2016年1月在广西的医院被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IV期”。2016年10月,宁宁一家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肿瘤专科,由黎阳教授团队进一步治疗。经过治疗,宁宁近日返院复查结果显示病情稳定。此次成功治疗的经验,有望为高危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黎阳教授介绍,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科最常见的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在儿童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四位,其中,1岁以上患者恶性程度高,诊断时多数病例已到了肿瘤晚期,且70%晚期患者在常规化疗后复发。近年来,虽然随着GD2抗体免疫治疗和质子放疗、肿瘤基因测序指导下的各类靶向药物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疗效获得了一定的提高,但能够长期存活的患者仍不足一半。

“俗称‘砒霜’的砷剂联合化疗药物不但能多靶点杀灭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并能神奇地逆转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黎阳教授透露,经过上述方案的治疗,宁宁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后患儿辗转国内多家医院接受2次手术治疗,切除了腹腔里的大部分肿瘤,并接受了GD2-CAR-T细胞输注及残留肿瘤病灶的质子放疗以进一步巩固疗效。

由于肿瘤包绕血管和重要脏器,宁宁腹部仍有部分无法切除的肿瘤及多处肿大的淋巴结,但经PETCT检查显示肿瘤活性已被抑制,肿瘤标记物也转为正常。但宁宁体内残留的病灶仍是个将来复发的隐患。摆在医生和家属的面前的,还有一种治疗手段未尝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当前国际上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重要方法,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根治治疗手段各有优劣,自体移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少、移植风险低,但移植后复发的几率高;而异基因移植后复发率低,两种移植方式的总体生存率大致相近。

考虑到宁宁腹部仍有无法切除的残余肿瘤及多处肿大的淋巴结,容易导致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及复发。经过儿科血液肿瘤与造血干细胞移植专科团队反复讨论,决定选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为宁宁进行巩固治疗。

方建培教授介绍,通过移植前HLA配型,宁宁很幸运地在广东省脐血库找到了非血缘无关供体的10/10HLA全相合的脐带血。但是,目前国外常用于神经母细胞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药物“马法兰”在国内尚未批准上市而无法获得,如何制定在国内具有可行性、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且毒副作用小的移植预处理方案成为又一大难题。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创新地制定了“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白舒非+拓扑替康”预处理方案,在2019年3月8日成功为宁宁实施了异基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20天无关供体的脐带血干细胞完全植入,移植后一个半月宁宁顺利出院。

截至目前,国内仅少数顶尖医院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母细胞瘤。“此例患儿移植成功,为国内无法获得‘马法兰’以及患儿本身不适宜实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限制下进行儿童高危难治性神经母细胞瘤的移植巩固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黎阳教授说。

院方表示,宁宁目前复查多项指标均显示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及免疫细胞完全植入,病情稳定。采用异基因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患者康复快、排斥反应少,免疫功能重建良好,有望为克服神经母细胞瘤目前的治疗困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健康中国)

图片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提供

作者:林洁 王禹萱

责任编辑:贾志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