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锦诗首次出版自传:我要为敦煌留史

2019-10-22 | 悦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实习生 齐元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10月21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大学举办。该书由樊锦诗口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顾春芳撰写。这是樊锦诗第一次从敦煌绚烂的壁画图卷之后走到台前,直面读者,在耄耋之年,以口述史形式亲述她在敦煌56年的考古生涯。


樊锦诗成长于上海,1963年毕业于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生于南方的她,一毕业就去了敦煌,一去就是57年。即使中间有多次机会离开大漠回到城市生活,樊锦诗依然没有离开敦煌。她率先在全国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樊锦诗在发布会现场说,写这本书是她不可推卸的责任。千年前的古代艺术家为我们留下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见证了老一辈的莫高窟人无怨无悔地把青春、乃至一生奉献给敦煌,她要把他们的工作精神告诉世人、留给后代。写这本自传,是因为她觉得有义务把半个多世纪的工作经历化为文字,为敦煌留史。

樊锦诗与顾春芳一见如故,觉得顾春芳是一位可信的学者,于是欣然答应了口述的请求。顾春芳为这本书,研读了大量有关敦煌的书,所下功夫之深,令樊锦诗非常感动。“碰到顾老师是我的大幸,如果我碰不到她,不知道这本书今天能不能出来。”樊锦诗说。

“用4年时间为这样一位令我发自内心尊敬的人写一本传记非常值得。”为了写这本书,顾春芳无数次与樊锦诗先生在电话里彻夜长谈,“她允许我问,也允许我写,毫无保留地向我敞开,给予我创作的自由。”

樊锦诗与敦煌是不可分的,写樊锦诗如果脱离莫高窟,就写不出一个真实完整的樊锦诗。顾春芳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她阅读了樊锦诗所有的文章,和大量敦煌学、敦煌艺术的相关资料,学习了考古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壁画保护的理念和方法。

“我没有写过传记,但我读过不少传记,我认为传记要尽可能地呈现在特定时代中人物的真实。好的传记不是为人物歌功颂德,而是探索人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的根源。我在和樊先生交往过程中最为关注的并不是她所获得的荣誉,而是她作为人的内心真实冲突,她如何自我超越的经验。”顾春芳说。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评价:“樊锦诗先生带领研究团队数十年磨得一剑,似乎比我们现在许多学者出成果的速度都‘慢’很多。但正如先生所说,考古报告是最基础的基础,是地基,必须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打牢,否则其他都是空中楼阁。我想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领域。急功近利,做表面功夫是学术研究的大忌,简单重复性的所谓‘成果’再多,也不能够推动科学研究的巨轮行进半步。”(文化副刊部编辑)

作者:齐元皎 蒋肖斌

责任编辑:李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