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科普学者李山川:识汉字一定要“玩”起来

2019-10-25 | 文化+来源: 环球网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张嘉玉】几千年前,一只小鸟被人们用甲骨文歪歪扭扭地记录了下来,形成了“隹”字,又衍生出“麻雀”“鹰隼”“聚集”等各种词语……文字是象形图画孕育的孩子,一字又一字衍生出千变万化的词语。汉字科普学者李山川用“汉字思维”趣解汉字,“每一个字是中国文化拼图的碎片,把每个字都拼上去时,整个中国文化的全貌就会浮现在你眼前。”

时光沉淀了汉字厚重的文化底蕴,作为“诠释者”的李山川认为,识汉字一定要“玩”起来。“古人最喜欢玩的是文字游戏,《红楼梦》的‘分曹射覆’就是一种猜字谜的文字游戏。中国文字本身就很有趣。”

环球网文化频道:作为汉字科普学者,您认为了解汉字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李山川:汉字在今天中国人的生活中,有两种属性。一种是工具性,这是我们普通人从小到大生活中最多接触的属性。既然是工具,我不用去了解它,就像我不需要知道如何去造一把斧子。

另一种是文化属性。如果文化性被我们抛弃的话,就如同“买椟还珠”,精神的愉悦、美的欣赏全部消失了,这很遗憾。现代汉语不向过去追溯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还要去学文言,还要去研读历史,还要想看懂经典,还要想欣赏楹联匾额,就必须要从文化属性认识汉字。“汉字思维”就是要把工具性和文化性最好地结合在一起。

环球网文化频道:是否可以请您讲述“汉字思维”体系观点?

李山川: “汉字思维”就是一种中国人正确地去阅读汉字的方式。阅读汉字,就是要读懂汉字,知道它真正的含义。就像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人而异就会有不同的社会属性。但是由于我了解这个人,无论他变换不同的工作,我依然了解他。每一个人就像一个字,每一个汉字根据它的用法产生不同的“词义”。“词义”随着时代是多变的,万变不离其宗,宗即是“汉字”。

需要“文”与“字”分开理解,“字”与“词”分开理解,就像学习数学要厘清“分数”“小数”“整数”的概念,不然是没有可能有逻辑地逐步学习的。 “文”来源于人的纹身,表示“图画”,“字”是“生”的意思,象形图画生出来的孩子,慢慢地生出来,语言越来越多。“字”是本质,“词”是用法,“字”只有一个意思,“词”却是多义的。

在“汉字思维”课程中,字是载体,通过字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每一个字是中国文化拼图的碎片,把每个字都拼上去时,整个中国文化的全貌就会浮现在你眼前。

环球网文化频道:您通过网络、直播、电视等方式普及汉字文化,达到了小朋友的电视机前,也达到了信息闭塞的乡村小学,您认为在互联网新技术时代,该如何让汉字文化更易于传播?

李山川:互联网的手段是我们一定要利用的,用一对多的方式辐射更多的学生。用多媒体、游戏一切可以做到方法让孩子去思考,去玩起来。识汉字一定要“玩”起来,思考就是一种“玩”。古人最喜欢玩的是文字游戏,《红楼梦》的“分曹射覆”就是一种猜字谜的文字游戏,一定要孩子有这样的兴趣去“玩”汉字,才能学会“望文生义”,才能学会“得其意而忘其形”,语文能力才会提高。

中国有非常优秀的文字学家,很辛苦地把学术的成果收藏在“象牙塔”,我们是想如何把“象牙塔”的成果拿出来,让我们的孩子、家长,更多普通人能够理解。幼儿园、小学生、高中生、大学生,其实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很渴望有人用他们觉得有趣的方式讲给他们听。

汉字需要“诠释者”,我们很想做好“诠释者”,让每一个中国孩子从小就可以知道我们的汉字是有故事的,汉字是有道理的,我们的语言和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中国人缺少一个用普世语言体系去宣传最优秀、吸引人的文化的方式。中国文字本身就很有趣,我们要一起想办法用科学的手段,用色彩绘画、动态交互各种方法,在博物馆、绘本、视频、动画、游戏里讲课,把汉字当中沉淀的文化呈现给大家。

环球网文化频道:今年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您如何看待甲骨文在汉字文化以及今天生活中的作用?

李山川:中国的设计师如果对文字了解,他们就会设计出非常多不一样的具有中国态度和声音的文字作品。设计师需要学符号,汉字是符号,中国的古文字是最厉害的符号。

宣传和文字工作者,很多高深的道理都可以用文字“一言以蔽之”,太多似是而非的概念并不如一个汉字来得真切、来得有力。

从历史的认知和传承来看,文字可以把冷冰冰的、离你很远的历史,让它进入你的生活,因为生活中我们每天仍然在使用文字。要去了解中国复杂的历史和哲学,文字就是桥梁。

人物简介

李山川, 上海青少年语言发展中心理事长,《上下五千年》杂志专栏作家,中科院SELF讲坛、TDEX讲坛演讲嘉宾,《汉字风云会》《奇妙的汉字》等节目评委。

作者:张嘉玉

责任编辑:沈杰群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