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大会”不靠谱!帮年轻人找对象该动脑筋了!

11-05 18:03 | 共青视点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当前,青年婚恋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前段时间,有关“中国单身成年人超过2亿”的话题更是冲上微博热搜。可以说这已不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尤其是群团组织高度关心的话题。就连总书记也非常关注,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他列出六件青年中普遍的“操心事、烦心事”,婚恋交友就赫然在列。但如何解决,这是个更大的问题。

当前,很多社会组织都在努力尝试解决青年婚恋问题,其中,举办青年联谊交友活动成为主要方式。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将各单位的单身青年组织起来,通过破冰游戏让大家熟悉,之后开展游戏项目增进男女双方的相互了解,有的还会设置一些青年男女互选的环节等。

活动形式丰富,活动氛围热闹。可很多活动办下来,大家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什么我们在费时费力地办活动后,取得的效果与最初的设想存在差距?

简单的青年联谊交友活动比比皆是却收效不佳的现状告诉我们,需要进一步地思考:该如何更科学地服务青年,才能真正为解决青年的“婚恋”问题帮上忙?

可以先来了解一下恋爱学,再来思考这些问题~

青年的爱情究竟由哪几部分组成?

1986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斯腾伯格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元论”理论。他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基本上包含三个主要成分,即激情、亲密和承诺”。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敏教授所著的《青年恋爱心理学》对此所做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激情产生的往往是对于性的渴望,以及想从对方那里得到满足的其他强烈的心理需要,或者想对恋人表达的热烈情绪和情感。亲密则是爱情的情感部分,在亲密感的作用下,两个人便成为“最好的朋友”和“心灵的伴侣”,相互之间愿意分享内心的私密,深深地渴望彼此的亲近。可以说,在感情没有达到亲密层面的情况下,即便双方产生了激情,或是已经生活在一起,也不能相互地深入了解,不能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仍然会彼此感到孤单和寂寞。承诺,则是爱情的认知部分,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做出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情感(去爱一个人)的决定;二是努力地爱护和维系那份情感,将自己的命运交托其中。

参考和对照这些理论,我们可以反思,实际上,当前我们的很多交友活动只是满足了产生恋爱关系的三分之一:激情。

通过几个小时的接触就让两个陌生男女青年产生相互信任,达到“亲密” 的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更不要说“承诺”。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在联谊交友活动后,很多青年就算是心中已有“心动”的异性,也很难达到恋爱的目的。

到底该将青年男女交友活动推进到什么程度?

因此,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是,社会组织尤其是群团组织在服务青年婚恋问题时,到底该将青年男女交友活动推进到什么程度?

还值得思考的是,男女两性之间在生理、心理、思维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对他们的恋爱态度产生很大影响。

比如说,在对事物的关注点上,男性习惯上更关注事物发展的结果,女性则更侧重于关注事情发展的过程。因此,男女双方沟通时,就容易出现重点不一致的状况,难以得到彼此的理解;在思考方式方面,男生总是希望把复杂的过程简单化,女性则更喜欢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在思维形态方面,男性更愿意进行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理性思考,但是女性则更多愿意凭借直觉去处理问题,这些差异经常会使恋爱中的男女发生矛盾。

怎样科学设计交友活动?

由此带来的反思是:我们现在的交友活动在设计和引导中考虑过这种差异吗?我们能否在交友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分群体开展活动呢?

比如,在正式的活动之前,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先将男女分开开展工作:先有针对地进行指导,帮助单身青年明白与异性交流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定势,以便理解双方差异,换位思考,增进共识。同时,在分组交流过程中,帮助同性之间加强认识,减少正式活动过程中同性认识过程中浪费的时间,尽量避免在陌生人面前交友带来的尴尬,努力形成轻松自然的交流环境。

如何正确评估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指导开展交友活动?

值得思考的问题还有,到底什么是影响青年择偶的标准?

婚恋心理专家们普遍认为,“对爱情关系的建立和巩固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两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我们是否能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比如,是否可以尝试建立一些调查研究的机制,正确评估单身青年男女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以此为指导开展交友活动?

青年婚恋问题,一不小心在飞速发展的当下中国社会,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当前,有关青年恋爱心理学的研究理论范式主要来自国外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因此,对于这一领域的基于本国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显得更为重要。广大社会组织尤其是群团组织要做好青年婚恋的服务,需要更多基于实践的基础性研究,多动“脑筋”,多尝试,从解决青年问题的科学思维出发,把握好青年特点才能真正帮助到青年减少“烦心事”“操心事”,为更多青年免除后顾之忧。

作者:杨宝光

责任编辑:金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