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炸药包”需要用逆商教育来拆除

2019-11-16 | 评论+来源: 燕赵都市报

10月24日晚7点30分左右,14岁的成都中学生乐乐,从自己14楼的房间窗户纵身跳下。他留下两封遗书,一封给妈妈,一封给自己喜欢的女孩。在乐乐的遗书、QQ空间和朋友的微信聊天截图中,乐乐曾坦露过自己内心的“阴霾”,倾诉过自己遭到了语言攻击,“那些所谓的语言攻击,也不过是换了个方式来伤害别人”,还有家庭给他带来的烦恼。(11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或者暴力行为层出不穷,有研究数据表明,“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成为首位死因。”对于自杀的个案,每一个试图自杀者的动机都不一样,个人心理素质、人际关系及周边的社会环境都会起到重大作用。对于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诸如“没收手机”“发生口角”“老师批评”“缺少完整的爱”,如此等等,即在成人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在他们眼里,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乐乐跳楼悲剧背后,同样是这样的原因。

和许多自杀的孩子一样,家长、老师们更多地注意到对孩子们智商的教育培养,对情商的培养现在也越来越重视,但却忽视了针对逆商的关注。所谓逆商,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

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大,家长对于他们学习之外的问题缺少关注,特别是中学生又在心理逆反期,他们遇到挫折、陷入困境后,往往容易钻牛角尖,一方面他们在寻求一种关爱、平等与尊严,另一方面往往又误判家长、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态度,感到所有人都在与自己作对,因而受到了更多的伤害。

所以,家长和学校要加强逆商教育。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学会通过换位思考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自己,学会克服心中压力,学会乐观、勇敢地面对困难。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能够通过近年来的青少年自杀大数据分析,找出青少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各种苗头,把这些数据作为家校沟通中家长和老师必须掌握的知识,便于家长和老师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我们的教育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补上逆商教育这一课,应是当务之急。

作者:丁慎毅

责任编辑:白毅鹏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