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要善于耕耘自留地(一)

2019-12-11 | 中国青年作家报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06年11月,我参加中国作协第七次代表大会时,在北京饭店会场休息厅,曾向莫言先生探讨写作的秘诀。他说,作家要有自留地,这样才便于精耕细作。我们知道,山东高密乡就是莫言的自留地。从这块自留地里,诞生了《红高粱》等诸多优秀作品,成就了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之梦。

所谓作家的自留地,即作家自己的写作时空,自己的创作特色,自己的文字乐园。这是一块属于作家自己的沃土。在这块土地里,你可以种试验田,也可以种大路货。有的人写了一辈子小说散文,辛辛苦苦,到头来收获不多。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东一榔头西一锄头,哪一块都不是自己的土地。我以为,自留地就是作家选择和确定的创作主题,可以是一阵子,也可以是一辈子。

细算起来,这多年来,在创作的道路上,我选定和经营了三块自留地,一块是“古钱文化”,一块是“汉水文化”,还有一块就是“铁路文化”。这三块文化自留地,各成体系,同时也可以套种、交叉种植。乐此不疲,乐在其中。

先说一说我的“古钱文化”自留地。

我一直以为,写小说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

1980年代末,我在襄樊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一天,我采访了襄樊电务段的宋师傅。他是一位癌症患者,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我想给他写一篇新闻稿。见面时,与我想象的大不一样,他特精神,一点病态都没有。他告诉我,大夫说他只能活两年,现在三年过去了,病情很稳定。我问,您有什么秘诀?他说,就是每天跑步。

原来,宋师傅爱好收藏古钱币,每天多次跑步往返汉江边收购古钱。一条汉江将襄樊隔为两座城,北岸是樊城,南岸是襄阳。千百年来,在汉江上形成了许多古渡口。古人过渡,为了祈求平安,都会向江水中扔钱币,名曰“过渡钱”。时间一长,江底就成了一个水下钱币博物馆,历朝历代的钱币都有。据《襄阳志》记载,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襄阳汉江过渡时,曾向江水中扔了几箱子铜钱。

那几年,襄樊市盖房子修马路,都需要汉江里的沙子、石子,从江底里掏出的沙石中,经常会夹带着一些古钱币。民工们就顺手捡起来,拿着这些古钱币换酒喝。这事很快就传开了,来江边收购古钱的人络绎不绝,宋师傅就是这个队伍的一员。我很好奇,跟着宋师傅跑起了江边。头一个星期,我就从民工手里收集到了清代10个皇帝的古钱。慢慢收多了,为了弄清每枚钱的来历,我就读史书,然后对收到的古钱进行分类。我发现,古钱里不仅收藏着历史,还收藏着许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故事,很有趣味。

1989年的春天,我结识了来襄阳探亲的杭州作家楚良。闲聊中,我谈起了自己收藏古钱币的趣事。楚良对此十分感兴趣,他热情地向我建议,将这些故事写成小说。

楚良回到杭州后打来电话,想让我写成一个中篇,专讲古钱的故事,一定很有看点。题目就叫《男钱》。“男钱”是古钱“布泉”的俗名。历史上定名“布泉”的钱币有两种,一种为王莽所铸,另一种为北周武帝所铸。王莽所铸的布泉,钱文为悬针篆,廓深穿广,铸造精美,很受民间喜爱。相传小媳妇怀孕后,挂在腰带上,能生男孩。于是便称之“男钱”。

这个故事是我讲给楚良听的,没想到他与小说联系起来。当时,我吓了一大跳,在此前我连短篇小说都没有涉足过。我说,老兄,你别开玩笑了,我是写小说的料么?楚良说,我感觉你行。

就这样,我写起了小说。

作者:王雄

责任编辑:特邀编辑 董学仁 曾松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