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大会举行

2019-12-19 | 要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见习记者 韩飏)12月18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北京举行第一届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交流大会,旨在通过总结40年来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展,明确当前和未来中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战略,开拓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在大会上指出,目前,生态环境监测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加快推动实现传统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的转变,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介绍,目前,在大气方面,已建成了1436个自动监测站(国家网),5000多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地方网);在地表水方面,国家层面,建设了2767个国控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1881个自动监测站,地方层面,建设了1.1万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约5000个自动监测站;同时建成了419个近海国控监测点;8万余个土壤监测点。覆盖大气、地表水、土壤、海洋等各个环境要素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日臻完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陈善荣提出,生态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顶梁柱”和“生命线”,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全要素、进行整体监测、综合评价。加快实现从传统环境监测向生态环境监测转变,需要树立大监测的理念,形成大联合的格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倡议,从山水林田湖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在全面深化主要环境要素监测(含环境质量和污染排放)的基础上,逐步向生态状况监测和环境风险预警延伸。加快形成生态环境监测大联合的格局。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集成。基于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总体框架,建立覆盖全国、统筹利用、开放共享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

作者:韩飏

责任编辑:郭艳丽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