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业获评“社会责任明星”?闹剧过后还需反思

2019-12-27 | 快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最近,一场“评奖闹剧”,让获奖企业与作为评奖单位的行业协会,双双在舆论场上“翻了车”。12月21日,以“鸿茅药酒”为主打产品的鸿茅药业,被中国中药协会授予了“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的荣誉称号,然而这一评奖结果,却引来了各种质疑。被批评的对象,不仅包括深陷争议泥淖的鸿茅药业,也包括了评选、颁发这一奖项的中国中药协会。

12月26日,中国中药协会正式发布致歉函,表示该协会因把关不严,在表彰环节出现了争议较大的入选企业和个人,决定为此诚恳道歉,并撤销本次表彰,纠正错误。

事件留下的教训,值得所有此类评奖活动的组织者深刻反思。在评选工作中“把关不严”,让中国中药协会吞下了苦果。不论是这次当事的中国中药协会,还是其他在业内具备一定地位的行业协会,都应认真分析: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把关不严”?而这也正是关心此事的社会大众想要追问的问题。

任何奖项想要赢得社会的认可,都需要具备两个基础条件:其一,是在业内拥有一定信誉与地位的评奖团队,其二,则是公正、公开的评奖标准,这两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像中国中药协会这样在业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协会,在信誉与地位上可以说具备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只要能够把标准把握好,搞好评奖工作不该是难事。遗憾的是,正是因为评奖标准模糊不清且不够公开透明,“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的评选结果才闹出了这番风波。

中国中药协会在评选“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的过程中,自然是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的。但是,由于这套标准从未正式公开,广大公众根本无从获知中国中药协会是如何遴选和确定获奖单位的。这种不公开、不透明的标准,在评选结果不太离谱时,或许不至于招致太多非议,但一旦选出了鸿茅药业这样的争议性结果,必然导致公众的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鸿茅药业获奖的新闻一经公布,网上就出现了不少认为这一奖项存在“利益输送”嫌疑的声音。尽管中国中药协会坚决否认了相关指控,但只要评选标准和评选过程没有充分暴露在阳光之下,各种质疑就不会消失。

一个权威的行业协会评选出的奖项,理应代表全行业奋斗的方向,对行业其他成员具有引领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权威机构如何确定评奖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行业的从业者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如果一个行业奖项因为缺乏合理的标准而丧失公信力,沦为“自娱自乐”,或是干脆成为利益输送的工具,那无疑是对行业协会社会责任的背弃。只有让公开透明的阳光照遍此类评奖活动的台前幕后,才能扫清阴霾,使其重获公众的信赖,更积极地发挥社会价值。

作者:杨鑫宇

责任编辑: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