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牌小学老师”不是为了装点门面

2020-01-09 | 快评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19年,大批清华北大应届毕业生来深圳中小学做老师成为热门话题。在1月8日上午深圳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教育界别的分组讨论现场,这一话题也受到热议。多名委员表示,从优秀师范生都难招进,到如今吸引大量清北生任教,这是深圳教育的好现象。但同时,委员们也有担忧:这些清北生是否真正有心于且适合基础教育?他们任教中小学会有哪些问题?如何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南方都市报》1月9日)

在高等教育上,深圳还没有“山高人为峰”,但在中小学教育上,近年来让人刮目相看。拿清北学生来说,向来被认为处于就业金字塔顶,近年来也纷纷看上深圳中小学。去年,除以“近30万年薪招中小学老师”引爆话题的龙华区拟聘76名清北毕业生外,还有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招聘20人中19人来自清华北大;深圳中学新引进34名教师中,22人毕业于清北,仅这三块总起来,清北生人数就超过100人。

对于清北学生南下深圳当中小学教师,很多人质疑是否大材小用。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充分成立。回溯历史,很多宗师级的人物都曾当过小学老师,比如钱穆先生,既当过中学教师,也当过小学教师;看世界,芬兰以教育著称,芬兰教师门槛之高,就连世界五百强也难以望其项背。基础教育处于基础地位,需要“大材”。

真正值得关心的是,这些清北学生,能不能称为“大材”,会不会发挥作用?单看学历,清华北大,确实显赫,但学历毕竟不代表能力。尤其教育有其专业性,现在的中小学教师基本都受过师范专业训练。有人调侃,清华北大的教授水平够高了,但真要让他们去当小学老师,就一定强吗?答案还真不一定。

因为未必适应,所以未必能留。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校长邬晓莉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些清北大学生,“包括我们(深外)高中部,干了半年,户口解决了,在深圳也了解情况,就跳槽了。因为他有职业幻灭感,现实和他们想的是不一样的。”邬晓莉所讲的职业幻灭感,指的是现实与想象脱节,有些清北学生不适应不习惯不满足中小学教师工作。且不说离开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把中小学当跳板,但离开的事实本身已经说明了问题。

清北生当小学老师,符合加强基础教育的方向,值得鼓励。但是,不能搞成“清北小学教师”形象工程,弄出“清北牌小学教师”的噱头。正如一些幼儿园,以外教为由高收费,其实这些外教根本没有儿童所需要的教学能力。因此,现在要警惕“清北牌小学老师”成为噱头,既要鼓励清北学生进中小学,也要保证留得下来、融得进去、做出成绩。

作者:毛建国

责任编辑: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