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聚焦北京城市副中心

2020-01-12 | 视觉+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1月10日,北京通州区,从运河商务区的新光大中心上俯瞰五河交汇。通州进入副中心时代一年来,围绕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科技创新四大功能地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的沙盘。这栋有着近15000平方米办公面积的建筑集人力资源机构办公、产业展示、行业集会、公共服务、商务服务、商业配套服务于一体。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内,市民正在向通州区人力社保局的工作人员咨询业务。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穿行在中国北京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州园区内的年轻人。许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园区,旨在让城市副中心吸纳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与优质营商环境正向联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的建筑内景。据介绍,运河商务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从这里登高远眺,湿地生态系统、千年燃灯佛塔等景观和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环球影城等建设新果一览而尽。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通州大运河畔的运河商务区内,一座当代艺术美术馆里正举行展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图书馆,孩子们在大屏幕上做游戏。作为通州区属综合性公共图书馆,通州区图书馆前身可追溯到1916年成立的京兆通县通俗图书馆。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运行,通州区图书馆通过朗读亭、无障碍听书设施、由竹简微缩而成的五河径流图等一系列新设施焕发新生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图书馆,市民在朗读亭内朗读。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梨园东郎产业园,市民在一家24小时书店内阅读。梨园是北京首批9个“夜京城”生活圈之一,也是通州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试点地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1月10日,北京市通州区,月圆之夜的大运河森林公园灯火通明。作为至今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大运河用沿线的夜景“灯光秀”串联起了通州的历史风貌和滨河景观,展现了运河文化的传承与新生。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建泉/摄

(编辑:李峥苨)

作者:李建泉

责任编辑:贾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