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青年突击队让团旗飘扬在战疫一线

2020-02-05 | 滚动新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叶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爸爸,加油!早点回来!”这可能是潘纯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继续前行的最大动力之一。这位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从大年初二开始,就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

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十九、二十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出生于1982年的潘纯曾挂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担任院长助理。多年来,他对复杂重症患者救治,积累了丰富经验。

1月25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全团行动令,号召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青年更加有序有为地投入到抗疫防疫攻坚战。东南大学团委第一时间响应,充分发挥附属中大医院、公共卫生学院、医学院专业优势,第一时间组建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支援医疗救护、服务保障等防疫一线工作。

截至2月2日,东南大学青年突击队已派出7批“抗疫勇士”支援武汉第一线,他们发挥医学院专业优势,用实际行动支援医疗救护。

从接到任务开始,潘纯就做好准备,“在前线,我们要24小时作战,竭尽全力救治每位病人。”到达武汉第二天,经过培训,他开始进入隔离病房工作,面对武汉金银潭医院五楼病区的重症患者。在他负责的病区里,有3个病人要用无创呼吸机,5个病人使用有创呼吸机……

虽然“身经百战”,但在金银潭医院,查房、操作、写医嘱这些原本日常的工作,都变得艰难,手套、口罩、帽子、防护面具、鞋套、护目镜……全方位的保护,让体力和精力消耗很大,加大了医生们的工作量。

每天早上,从穿上隔离衣开始,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就要大半天时间。回到驻地后,潘纯还要通过微信群询问每位患者情况,以便随时跟踪患者情况。

除了潘纯,还有一群青年医护人员响应号召,写下支援武汉前线的请愿书。“2003年非典时,是前辈保护我们,现在换我们来保护大家了!”

大年三十晚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护理管理群的消息不断刷屏,内容不是春节祝福,而是一封封“请战书”。很快,“90后”青年突击队组建起来。

大年初三,院区为两名“逆行天使”举行出征仪式,他们是江北院区重症医学科护师、外科团支部副书记吴罡和CCU护师李宗育。

出生于1995年的吴罡是独生子,接到支援消息时,还担心能否得到父母支持。然而,母亲告诉他:“你既然选择这份职业,就应该勇往直前。家中无需挂念,平安回来就行。”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吴罡在平时繁忙工作之余,会给女朋友讲述医院情况,女友闻静是中大医院江北新区的重症医学科护士。此刻,闻静也被男友的精神所感动,“我更想追随你的脚步,与你并肩作战,共同战胜疫情!”不久之后,闻静也写好“请战书”,希望能和男友一起,奋战一线。

出生于1991年的李宗育作为临床护士,也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未婚,父母未老,无牵挂,我选择我无悔!”她的话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义无反顾的坚定。她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穿着防护服,一上班就是5个多小时,脱下防护服,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

如今,在第七批出征队伍名单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32岁的邓猛,27岁的顾德玉,25岁的郑智宙,27岁的高伟。作为高年资护士,ECMO、CRRT、血浆置换、IABP、机械通气患者护理……都是他们的擅长领域,再加上男护士的先天优势,让他们成为战“疫”一线的“先锋队”。

除了组建驰援武汉一线的青年突击队,东南大学也组建专门服务南京的青年突击队。1月27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内科80后主治医师陆远率先前往南京市第二医院汤山分院,这是收治了南京所有的确诊病人。

到达当晚,他在隔离病房一直忙到凌晨4时。“很多时候需要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经常脱下衣服都会全身湿透。”他说。

陆远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8岁,一个刚刚10个月。虽然同在南京,但他要在医院坚守,不能回家。平时,和孩子们视频通话,是陆远休息时每天的“功课”。

“儿子说我穿上防护服好帅,像宇航员叔叔一样。听得我很激动!”陆远说,一次,儿子偶然在爱人手机上看到自己穿着防护服的照片,“他特别兴奋,当宇航员一直是孩子的梦想。我想,现在的我,在他心里一定是英雄!”

作者:李超 叶菁

责任编辑:于璧嘉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