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战疫,这些事你都做到了吗?| 校媒FM

2020-02-15 | 校媒FM来源: 中青校媒

这些天,小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看微信公众号,关注最新的疫情进展。不知道此刻手机面前的你是否也和我一样,时刻关注着疫情的最新情况。

那么,除了关注,我们还能为这场战斗做些什么呢?

其实,了解更多防护知识,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就是最好的贡献。

请大家收好这份来自小槑主播的防护指南~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少出门是最好的措施。

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公共浴池、棋牌室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切记少出门!少出门!少出门!

说到防护,口罩是疫情中保护我们的重要工具。

所以一定要记得出门戴口罩!

市面上常见的口罩可以分为三类:

·医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挡70%的细菌;

·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可以阻挡95%的细菌;

·普通棉纱口罩,只能阻挡36%的细菌。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表示,疫情可以人传人,预防时不一定非要戴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也可以阻挡大部分粘在飞沫上的病毒进入呼吸道。

佩戴口罩前一定要记得先洗手,去除手上的细菌、病毒。然后,佩戴口罩时,浅色面朝内,深色面朝外,调整鼻梁片,检查鼻部和下颌是否能与口罩完全贴合。戴上口罩后,由于被过滤的物质都吸附在口罩外侧,尽量不要触摸口罩外侧。摘口罩时,也尽量不触碰口罩外侧,摘口罩后也要记得洗手啊!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没有注意使双手沾上病毒,揉眼睛时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很重要。

外出回家后、做菜前、吃饭前、如厕后,尤其要注意洗手。

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左右,手掌、手背、手指缝都要洗干净。

居家小贴士

居家要备置体温计、消毒用品等。

由于病毒离开人体后仍能存活一段时间,所以要适当开窗透气,定期消毒。从公共场所回家,饭前便后都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流水洗手。

居家期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勤洗手、平衡膳食、均衡营养,还应该适当进行室内运动,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居家消毒时,有人选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这里也附上医用酒精小贴士!

医用酒精是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其中乙醇的浓度为75%。医学实践证明,这个浓度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最好,能够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也能够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医用酒精虽然不是纯乙醇,但是浓度已经相当高,已经具备极强的可燃性,在使用酒精时,一定要远离火源,防止酒精点燃而引发火灾。

使用医用酒精时除了不能直接接触火源以外,还要防止酒精蒸气导致的燃烧和爆炸。在使用医用酒精时,特别是进行喷雾消毒时,由于酒精挥发性强,容易产生酒精蒸气,特别是在密闭的空间,如门窗关闭的房间中,可能导致酒精蒸气聚集,达到爆炸范围,遇到火源则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总之,在家中使用酒精时,要远离火源;家里存放的酒精,也要远离火源,切忌放到厨房等与火源接近的地方。

在使用医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室内禁止喷洒式消毒方式,应采取擦拭的方法,并且保持室内通风。

办公小贴士

如果你需要进行工作,也应该注意在办公场所里的自我防护。

单位门口应设置定点测量体温,乘坐电梯时避免手部直接接触电梯按钮,最好走楼梯、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

公共区域的门把手、水龙头,以及鼠标键盘等办公用品都需要进行消毒。

出行小贴士

出行时需要格外注意,一定要佩戴口罩做好防护,错峰出行。

最好随身携带含酒精的湿巾,对座位、扶手等位置进行擦拭消毒。乘坐地铁公交时,尽量独自站立,注意手部卫生。

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少接触公共物品;减少与人近距离接触,尽量与人相距1米以上打招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遮住口鼻。

好啦,以上就是我们提供给大家的防护指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做到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配合国家战胜疫情!

正如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医生、护士、特警、协警、交管、交警、联防、环卫、城管、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他们为了我们的健康,冲锋在一线。
我们就守好自己的大后方,和家人一起做到少出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待到樱花烂漫时,我们一起去武汉看樱花、吃热干面!


中青校媒(ID:chinaumu520 整理:程思 游凯康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光明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来问丁香医生、@央广网


策划 / 程思 聂亚栋

主播 / 张懿 黄旭

剪辑 / 王沙莎

插画 / 聂亚栋

作者:校媒FM团队

责任编辑:校媒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