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来了“白求恩”

2020-02-16 | 军事+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护理患者。

刘会宾文并摄

“白求恩?”

“对,就是那个抗日时期来中国治病救人的国际主义医生!我们就来自他在中国建立的医院。” “我们这次来武汉的医生都很有经验,你们一定能康复出院的,加油!”

“你们来了,我们就有信心了!”

2月5日,第二批转到武汉火神山医院救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入住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病区赵玉英主任和33床患者黄先生的对话,一下子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让患者倍感温暖和亲切。

入住火神山医院后,经过几天接触,患者和医护人员逐渐熟悉起来。患者黄先生打听得知,接管他们病区的医护人员全部来自一所有着光荣传统的老八路医院。当年,医院就是白求恩亲手创建的,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

这群千里驰援的医护人员中,有人去过非洲执行维和任务,有人在北京小汤山阻击过SARS疫情,还有的医护人员在55岁即将退休的年纪,依然毫不畏惧地奔赴武汉,或者已经退役又再次“披甲出征”。

“军人就是有军人的风范。雷厉风行,干事爽脆。”这些24小时奋战在战“疫”一线的最可爱的人,还是患者的家属好友、病区的清洁工、病人的心理按摩师……

感染八科一病区40床患者徐女士说,入院7天,有几个细节特别打动人,令人心生敬佩。

医护人员鼓励住院患者。

查房的医护人员,每天进病房时,都是笑呵呵地和患者打招呼:“今天怎么样,是不是好多了?你这么年轻,一定能扛过去,要有信心”“小姑娘,我看你状态不错,一定要保持,多吃些饭菜,增强抵抗力”……从吃的怎么样、热水器温度如何,到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对于患者的需求他们都一一过问解决。

“这些解放军的医生话暖心,照顾细致,我们什么都不怕了,一定树立信心战胜病魔。”徐女士感动地说。

这所医院接管了两个病区,里面住了近100名病人,医护人员本来就很紧张。“军人不能讲条件,有困难只能克服,创造条件上,疫情等不起。”赵玉英主任说。

不少患者注意到,在病房、在走廊,医护人员都是奔跑的姿态。额头上满是汗珠,雾气模糊了护目镜,但一见到患者,总是轻声细语,笑脸相迎。除了治疗,医护人员还承担了放饭和清理垃圾的活儿。每日三餐,准时通过传递间送到病患手中,吃饭过后,他们又会拿着垃圾袋上门清理垃圾。“既是医护人员,又是病区的清洁工。医护人员太不容易了。”患者李先生感叹说。

治疗新冠肺炎,最主要的是给病人信心,让他们增强抵抗力,靠自身免疫力扛过去。这几天,病区赵玉英主任,拉起了医患微信群,让基本康复的患者帮助病情稍重的患者建立信心。“信心比黄金重要,基本康复病人现身说法,让其他病友看到希望,这是最好的心理按摩。”赵玉英说。

在火神山医院,“白求恩”们还当起了所有病患的“家属”,打针送药间歇,会问候患者的情况,和他们拉拉家常。“家里人还好吧?”“相信自己,一定能康复!”有时多了份盒饭,医护人员还会挨个敲窗询问,要不要再来一份。有时,看到体型高大的患者,他们会硬塞给你,“多吃点,好得快。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我还想在武汉看樱花呢。”

“遇到这群最可爱的人,试问谁会没有信心?遇到这群最贴心的医护,试问谁会不感动?”患者黄先生在自己的“战疫手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希望这场疫情能早点过去,寒冬过去,便是繁花似锦的春天。到时候,我们组团去赏樱!”

作者:刘会宾

责任编辑:贾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