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老师呼吁:不要借疫情给我们添加“特殊任务”

2020-02-18 | 教育+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2月17日,随着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正式启用,全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开始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特殊学习:居家、网课。

“我们快被累死了,别再借着疫情给我们添加那些工作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接到一封来自我国东南某大城市一位小学老师李云的来信,李云老师在信中写到:很多人觉得做老师真好,一年两个长假,别人上班老师却能歇着,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就拿目前来说吧:因为疫情,学生的寒假延长了,但是“停课不停学”,所以老师化身“十八线主播”,还要每天填写各种统计表格……

确实,从上周起,随着各地中小学原定开学日期的到来,很多学校纷纷开始了“线上开学”,有的学校采用的是教育管理部门提供的统一的教学资源,有些学校则采用自己学校老师的录播课程,还有的学校则是老师直播教学。

同样是讲课,只不过以前是对着学生现在是对着电脑或摄像头,以前是站在教室里现在是在自己家里,看似只是改变了讲课的形式,却让全国很多中小学老师变成了舆论的热点:网络上流传着不少被直播、录课“逼疯”的老师,“有声没影”“有影没声”“超级美颜”等“直播事故”也在各种学生群、老师群、家长群里随处可见,再加上作业上传、批改、与家长沟通、与学生沟通,很多老师陷入忙乱与焦虑。

“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老师来说,无论是录课还是直播课都是有技术台阶的。”某中部省份一位负责学校信息技术的王红老师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这个门槛确实存在,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信息技术更发达的大城市,在对网络技术更精通的年轻老师身上也不例外,“下午测试了一会儿直播,真心感觉主播不好当,到现在我还觉得很多人在看着我,每一个行动都很小心。”一位一线城市某初中名校年轻的张老师说,这位老师是在准备自己录播课的间隙试了一下直播,而为了本周开始的一节录播课,张老师准备了将近一周。

据李云老师介绍,自己备一节直播课比平时备几节课的时间都要长,“每录一节播课都像是准备一节公开课,必须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想到,”李云说,平时上课有学生发言,老师能从这些互动中很快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能够及时补充,但是线上教学这个环节比较弱,老师就要在备课时假设各种可能性,并找到应对的办法,自然就会花更多的时间。

面对这种局面,教育部专门提出,开展“停课不停学”、做好网上教学工作没有必要普遍要求教师去录播课程。

不过,虽然存在技术门槛、线上教学让不少老师手忙脚乱,但是,这并不是让老师感到疲惫的真正原因,不少老师表示,即使是那些“一睁眼就首先要完成的”,诸如学生身体状况等统计表,也没给老师带来太大的困扰。“非常时期,控制疫情最重要,这个我们懂,所以,即使每天打再多电话、即使真的遇到家长的不理解,我们也能克服。”同时也是班主任的王红老师说,“更何况,无论录播还是直播都是给学生上课,讲课是我们老师的本职工作,我们可能会觉得困难、会觉得累,但是不会有心理压力。”

真正让一线老师感到疲惫的是那些三天两头突然降临的“特殊任务”。

“比如前两天我们接到这样的任务,外区一所学校搞了一个以疫情为主题的线上班会,也通知我们学校的班主任也组织一下,”李云说,班主任们便开动脑筋设计;结果没两天又接到一个通知,XXX学校有学生家长驰援了湖北,学校公号发了孩子给家长的感人视频,马上要求老师们也组织拍一个视频;紧接着又有XXX学校组织学生画了防疫情的画,让老师通知家长辅导学生画一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需要转发和推送的公号……

“这样的任务都很急,有的今天通知明天就要成果,”李云老师说,可能对于发通知的人来说,认为这样的任务并不会增加老师的负担,但其实,在非常时期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靠老师直接跟家长对接来完成的,李云老师介绍,现在她手中就同时攥着三个类似的任务,每天从早上就抱着手机,要盯着自己班学生上录播课的情况,要随时解答学生、家长遇到的问题,要回应任课老师遇到的问题,还要不停催交之前布置下去的任务。“一上午的时间不仅转瞬即逝,还一刻不敢放下手机,就怕漏看了哪个通知,更怕漏了家长交回来的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地方的老师有着与李云老师类似的苦恼,一位基层老师这样说:“我也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学生的作品,也被那些有感而发的语言和画面所感动,但是当本来有感而发的东西变成必须完成的任务,甚至成为某些人为了自己的政绩而压下来的任务时,就觉得无比的心累。”

非常时期,谁也无法保证每个岗位、每个人还能沿着原来的轨道有条不紊地工作和生活,但是,有些岗位却必须还要以主责主业为主,这其中就包括中小学教师,因为他们要面对的1.8亿未成年的孩子,保证他们在疫情中能正常的学习生活是中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被一个接一个的硬性任务弄得七零八碎后,我经常觉得脑子完全静不下来,我真的呼吁让校园里的防疫工作落在实处,最实的地方就是让老师教好每一节课,而不是去做那些表面文章。”李云说。

(经采访对象要求,文章李云、王红为化名)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2月18日电

作者:樊未晨

责任编辑:张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