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郑能量:人怎样活,才能不负此生?

来源:中青网 04-11 09:24

生命有长短,人怎样活才能不负此生?如果不是疫情突然降临,淹没在芸芸众生里的我们或许根本不会想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

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医护人员的一条求助信息、广播里的疫情新闻成为了很多人选择成为志愿者最初的理由。疫情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并赋予了他们共同的新名字——志愿者。

亲爱的你:

你好吗?提笔已是深夜,现在我正在胶囊旅馆里。请你原谅我的冲动,原谅我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奔波在武汉市区的大街小巷,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司机。我知道,这里的人们需要我,接送医护人员,转运战疫物资,为有需要出行的市民提供帮助,我能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在我载过的乘客里,有一位63岁的顾阿姨,她的腿脚有些不灵便,但还是坚持冒着风险去医院陪伴她的妈妈。这不禁使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所以不管多久,我都会在门口等她出来,再送她回家。

还有一次,我接到了一个焦急的求助电话,小女孩的妈妈因为癌症一直在做化疗,同时又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急需去医院做检查。但她打了很多电话,很多人听了情况都不敢接。我知道如果我拒绝了,她的妈妈可能有生命危险,这对女孩来说实在太残忍了。我犹豫再三,还是接下了这一单。

你知道的,当我把名字改成了郑能量的那一刻起,我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要将正能量传递下去的种子。如今,国家正处于战“疫”时刻,我虽然不能像医生护士那样治病救人,但我可以竭尽所能,帮助有困难的人。我在朋友圈里立下了“生死状”:“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

请不要为我担心,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服务车队为我提供了住宿;许多好心人给我送来了一些饭菜和日用品;坐过我车的一位女医生不仅给了我口罩和酒精,还向我普及了消毒知识,嘱咐我千万不能大意;我甚至和前线的不少医护人员成了朋友,等疫情过去了,有位男医生还要约我一起喝酒呢。志愿者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价值。

你知道吗,从小家里条件不好,是有了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我才得以重返校园。现在,我成了湖南建工集团的一名员工。人应该懂得感恩,这也是我来武汉的原因——报恩。现在,祖国有难,我不想做看客,不想出名,我只想做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人生不留遗憾。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我的名字,而我也变得更加忙碌了起来。我已经记不得自己送过多少位医护人员,也不记得拉过多少车物资,但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4、5点才睡,早上8、9点出门,手机保持24小时不关机,每天都要跑近300公里的路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虽然很辛苦,但我却觉得很充实。

你放心,在武汉,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一定想不到,在这样的危难时刻,有成千上万的武汉青年志愿者站了出来,和我一起守护着这座城市。我和他们都曾是陌生人,而在这一刻,我们牵起了手,组成志愿者大队伍,帮助武汉共渡难关。

在这个队伍里,我知道,有个快递员汪勇瞒着家里人成了一线上的司机、协调员和后勤保障者;小学音乐老师华雨辰在方舱医院里广播,为患者们鼓劲儿、给患者和医护送餐、帮助搬运分发物资、到高速路口测体温,什么活儿都干。

你看,此时此刻,许许多多的正能量一点一点地汇聚在这座城市里。我们相互扶持,不怕吃苦,我们能够用行动证明,这一代的年轻人已经扛得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了。

请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我相信,这场战疫我们最终会胜利,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好好地吃一顿团圆饭吧!未来,我希望自己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在他们心中也种下一颗“正能量”的种子。

郑能量

志愿者司机郑能量(右)在搬运抗疫物资。视频截图

“知道此行凶险,已抱必死之心,始明不惧之志。如果我命数至此,死在了疫区,就把我的骨灰无菌处理后洒在长江里让它漂回湖南,报答、陪伴我的祖国、家人、老师、朋友,还有我的理想。”这是奔赴武汉支援之时,90后青年郑能量在微信朋友圈写下的一段话。

6粒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30粒维生素C、120粒维生素B,1个一次性口罩……2月24日,除夕之夜,郑能量奔赴武汉,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司机。20多天里,他冒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危险,义务接送一线的医务人员、转运物资,为需要出行的市民提供帮助……

志愿者郑能量在运送物资的路上。视频截图

“初一本来是要去女友家过年的,但我在朋友圈看到了武汉交通停运的新闻后,心里想的全都是医护人员和市民该如何出行的问题。”他再也坐不住了!

郑能量出生在一个低保家庭,自小父亲不在身边,母亲身患重度精神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因为家庭原因,他也不得不辍学,后来他是靠着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才重返校园,现在成了湖南建工集团的一名员工。大三那年,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郑能量,他想,也许自己能为传递正能量做点什么。“如今,国家有难,我不想做一个看客。人应该懂得感恩,这也是我来武汉的原因——报恩!”他说。

晚上7点,郑能量从长沙出发,自驾了5个多小时,驶向300公里外的武汉。到达之后,他没去找酒店,而是直接奔赴各大医院踩点、熟悉路线,都摸排完已是凌晨3点多。这一天,他是在车里睡的。

“大家好,我叫郑能量,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之一……如果您家有孕妇、儿童、老人需要用车紧急去医院,我们将免费为您服务,我的电话号码是……”为了能帮到尽可能多的人,他加入了多个志愿者服务的群,推送自己的信息。

当天他就接到了订单,有需要帮助出行的市民、希望能接送上下班的医护人员,还有急需运送的医疗物资……后来,郑能量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而他也更加忙碌。他已不记得送过多少位医护人员,也不记得拉过多少车物资,但几乎每天都忙到凌晨4、5点入睡,早上8、9点出门,手机24小时畅通,每天跑近300公里路程。

志愿者司机郑能量在暂住的胶囊旅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 摄

进入疫区,面临被感染的极大风险,郑能量也会害怕。但他深知,这个时候他不能退后。“电话那头,都是亟待救援的生命啊!作为志愿者司机,我们能做的就是接送更多急需挽救的生命。”

有一次,郑能量接到了一个小女孩焦急的求助电话。女孩的妈妈因为癌症一直在做化疗,现在又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疑似新冠肺炎,急需去医院做检查。女孩打了很多志愿者的电话,人家一听这种情况都不敢接。癌症病人抵抗力比较低,疑似几乎等同于高危病患。车子又是个密闭空间,被传染的几率很高。

接还是不接?郑能量也犹豫了。“我知道如果我拒绝,她妈妈可能会死在家里。对那女孩来说实在太残忍了,那将意味着一个家庭的毁灭。”他还是踩下了油门,帮助小女孩将妈妈送到了医院。

他曾在朋友圈写道,“我志愿进入疫区做志愿者,自愿接受最脏最累的一切任务……我不怕死,只怕今生有憾……”

志愿司机郑能量在暂住的胶囊旅店。本人供图

不知道从哪天起,越来越多好心人开始加郑能量的微信,希望他不要总吃泡面,还给他送来了糖酥排骨、藕夹、盒饭。还有一些好心人直接给他送来了口罩、消毒水、毛巾、牙刷、内衣裤和袜子等,还有莫名多出的电话费记录……

他曾经多次载过一位去医院看望90岁母亲的顾阿姨,顾阿姨已经63岁,自己的腿脚有些不灵便,但还是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坚持去陪伴母亲。郑能量非常感动,不管多久,都会在门口等到她出来再送她回家。顾阿姨听说他是从长沙过来做志愿者的,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处空房子借给他,但他还是婉拒了。像顾阿姨一样希望给郑能量提供住宿的好心人不在少数,但他最后选择住在了志愿车队提供的胶囊旅店。

“我真的很感动,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想,这大概是中国人在关键的时候产生的向心力。让你给别人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获得了他人给你的温暖。”回到住处,已是满身疲惫,但郑能量觉得值了!

志愿者郑能量(左一)和医护人员合影。本人供图

这场战“疫”,并不是一座城的战斗。“祖国有难,我不想做看客,不想出名,只想做温暖而有力量的人,在祖国需要的时候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人生不留遗憾。”郑能量说。

此时此刻,无数和郑能量一样的青年志愿者已奔赴战疫一线,为艰难前行的武汉纾解了不少难题。他们不爱煽情,不怕吃苦,用无声的行动证明着,这一代年轻人已经扛得起时代给他们的责任。谢谢你们,生命的摆渡人!

邀请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西部阳光”赴甘肃武威古浪县支教志愿者读信,并就志愿者话题分享思考。

像郑能量一样,在前线默默出力的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正是这些沉默而有力的志愿者,在这座城市里,日复一日地辗转、奔波,我们才有信心,许下“当樱花盛开时,我们一起去拥抱春天”的愿望,我们坚信,这日子不会太远。

记者:谢宛霏 龚蓉梅 李慧慧 赵小萱

策划:周伟 王岑予 杨月 杨维琼

播音:杨月 张琦敏(实习)

音频剪辑:张琦敏(实习)

设计:曹若鸿(实习) 蒙晓(实习)

编辑:梁明子(实习) 余程程(实习) 黄肖璇(实习)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媒体学院

建设性新闻工作坊

联合出品

中国青年网出品(ID:youthzqw),转载相关文章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郭艳丽

流程编辑:齐琪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