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不见他的样子,但我想记住他”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3-25 17:02
作者:程敏 朱娟娟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武汉3月25日电(程敏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雷宇)“我看不见他的样子,但我想记住他。”最近,武汉市水厂宿舍居民李女士给社区打来感谢的电话。她要感谢的人,是社区下沉工作人员、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余思哲。

几天前,李女士的父亲在阳台晒太阳时摔倒了,她一个人扶不动。正值封控,她只好向社区求助。余思哲接到通知后,放下手头工作就往李女士家里赶,和李女士一起将老人扶回房间。确认老人没有大碍后,他才离开,并告诉李女士,老人如有任何不适立即通知社区。李女士看不清戴着口罩穿着防护的服余思哲,想表示感谢,可余思哲没有留下名字。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武汉市文博系统各单位,像余思哲这样,为社区做好“守门人”当好“服务员”的80后、90后,共有102人。

武汉博物馆容艺、汪波下沉的同济社区,位于同济医院院区,社区内确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较多,工作艰苦繁重。两人常常上午完成楼栋消杀工作,中午为居民提供咨询、办证、测量体温、送药、注册健康码等服务,下午帮居民分发生活物资,有时,还要前往隔离酒店为疑似感染居民领取CT检测结果。

余甜买药归来。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的余甜一到社区,就主动负担起为居民登记、购买药品的重任。第一天买药是最艰难的。余甜先去了汉口大药房,没有排到号,又换了几家药店才排到号。为防止别人插队或过号,她从早晨8点开始排队,“哪儿也不敢去”,直到晚上8点,终于买齐了社区居民需要的药品,整整一天没吃一口东西。

武汉革命博物馆的王嘉是医护人员家属,经常白天黑夜颠倒,每天凌晨两三点,他在无人的市区穿梭,接送奋斗在一线的妻子和她的同事,到家通常已是凌晨4点多。他还要坚持第二天下沉社区工作,每天睡眠不足4个小时。

开车行驶在路上的杨康。

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在远城区,只有一台公务车,既要满足下沉社区工作又要满足单位值班需要,每天的值班表上无论谁上班,“车辆”一栏永远写着“司机杨康”——该馆去年刚招录的1992年出生的小伙子。他默不作声挑起重担,后期更是参与社区通宵值守。至今,杨康下沉社区累计服务50多天、驾车行驶了6000多公里。

责任编辑:齐征

流程编辑:李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