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抗疫:“选择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4-01 22:27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4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把公交车开到火车站台上,这辈子可能也就这一次了!”“90后”杨玄在武汉抗疫时经历了许多事,这个场景让他尤其印象深刻。作为河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副领队,杨玄和149名队友1月26日紧急出发前往武汉,重任落肩让他有些猝不及防,直到前不久他们胜利“收兵”返回石家庄,杨玄才想明白,这次选择“冲到前线”可能和自己的选调生身份有关。

选调生有什么不一样?“选择。我们选择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杨玄说。他20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当时他面临一次重要的选择:“如果选择去企业,我以后可能会成为公司高层,会有房有车,然后呢?如果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去政府工作,未来我可能会成为政策制定者,为国家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出一份力,能惠及一方百姓。”于是他认真备考选调生,而后进入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处工作。承袭相同的价值观,武汉疫情暴发时,杨玄也选择去了“最需要的地方”,保障医务人员工作和生活。

“开始物资非常紧张,鞋套不够用,我们有的医务人员只能穿着朔料袋上战场;防护服号码不全,身材高大的男医生一用力就可能撑破,特别危险。” 杨玄觉得,医护人员保护病人,而自己必须要保护好医务人员。在各类工作中,“搬运工”的身份最让他难忘。

“我们经常凌晨一点去火车站接物资,第二早晨赶紧分发给医务人员。” 杨玄回忆,保障小分队和倒休的医务人员会乘坐白天接送大家上下班的公交车前往武昌火车站。“有时候是几十箱物资,有时候是几百箱,所以车站允许我们把公交车开到站台上,方便搬运。”他说:“半夜三点多回去睡一会儿,白天继续忙其他工作。”正是在各种措施的保障之下,杨玄所在医疗队没有任何医务人员感染。

但即使已经顺利返回河北,杨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特别是在和其他选调生交流时,他发现不少人都坚守在各地的抗疫一线。这些当年听从“内心的召唤”,而投入基层工作的年轻人同样惧怕病毒,但同时,“有机会在一线抗疫”也让他们激动。

李瑞春201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专业后,到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政府办工作。2月1日,他加入当地疫情防控工作组,负责数据的分析和报送,保障当地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而那时距离他妻子的预产期只剩一个月时间,家中也很需要他照顾。

我对妻子确实有亏欠,但她也是一名选调生,她理解我、支持我。”李瑞春说:“我们区有40万人,我的妻子也是其中之一,保护好别人也是保护好了她。”

和李瑞春相似,在河南省开封市的刘少青疫情期间也是基层“守护者”。他2017年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后,通过“人才引进”政策来到开封市龙亭区区委办公室工作。“严格意义上不算选调生,但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刘少青说。

本准备欢度春节假期,刘少青在电视上看到河南省启动疫情防控一级应急响应,第一反应就是得回去工作。第二天他就回到了开封,投入社区 “卡点值班”。

“我们站好一班岗,社区群众感染风险就少一分。”刘少青说。在值班过程中,不配合的情况、虚惊一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而这些让他更加坚信这份工作 “意义重大”。他说:“虽然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我们的工作还在持续,我们要坚定地站完最后一班岗,守好每一栋楼。”

杨玄回到河北后正在集中隔离,这期间他想了很多。他告诉记者,前不久看到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新闻很有感触,他说:“里面提到‘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这实际上也应该是选调生们的选择。”

责任编辑:梁国胜

流程编辑:侯歆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