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大女主”或“玛丽苏”?“她题材”如何赢得口碑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04-09 13:43
作者:李洪兴

最近在家吃饭时,看点什么电视节目,往往成为一个需要讨论的话题。我会推荐一些历史剧,而家人更喜欢看家庭剧,特别是“大女主”类型的剧集。其实,这并非一种偶然现象,有人统计,2020年女性题材的电视剧呈井喷趋势。今天,我们就从这里聊开去。

女性题材的影视剧,也被称为“她题材”,主要指以女性视角为故事和逻辑主线的作品。热播中的《不完美的她》,讲述了“矛盾的母爱”故事,引来不少关注与讨论,就是此类剧。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现有的待播剧中,女性题材占了13部,多数集中在都市、情感、职场、励志等方面。“她题材”一部又一部,红火的创作与市场值得思考。

抛开古装与现代的区别,“她题材”往往被认为有“大女主”系列与“玛丽苏”系列的明显分野,前者包裹着女性独立、励志的内核,后者贴上了女主角被“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标签。孰优孰劣,或许各有偏爱,但不得不说的是,如今的创作类型更加多元化,从“正青春”到“中生代”再到“老闺蜜”,从一个女主的“独角戏”到一群女主的“群生像”,人们能品出不同年龄段的味道,也能在人物脸谱中找到与己有关的靶点。

吊诡的是,我们发现,作品中有“可见的女人”,但也有“不可见的女性”。有人总结了“她题材”作品的演变:改革开放初期性别并不那么重要的拼搏者、男性视角下为爱而生的新职场女性、精英文化影响下的完美职业类型、事业与爱情杂糅的都市白领、斗争于新旧价值观的女性主义者。不管哪种类型,人们从中能看到故事里的“性别女”,而作品却未必呈现了独特的女性价值。更甚者,人们从一些电视剧中甚至看不到人物,只能读到宫斗、宅斗、婆媳斗、闺蜜斗,看到心机、算计、诡计。面对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注重品质的观众,“她题材”不该被简单化、套路化、模式化。

“她题材”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关键还是要靠真诚与真实。有人说,想要写“她”,先要懂“她”。的确,不了解女性,就无法写好女性,更不能通过一部分人的想象来构造不真实的故事世界。无论古装剧还是现代剧,不管架空的故事还是现实的情景,都应该建立在合乎逻辑、合乎情理、合乎常识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不了解“女性如何看自己”“女性如何看世界”,就很难走进她们的内心世界,也很难感受她们眼中的真实世界,谈何立得住、站得稳、入人心。“她题材”的艺术创造,需要补上这样一堂课,那就是抛弃“想象”、迎接“真实”;远离“噱头”,拥抱“真诚”。

进一步地说,真正优秀的“她题材”作品,需要在时代中汲取养分。就说今年,新冠病毒肆虐,从病区救治一线到社区防控一线,从加班加点的流水线到夜以继日的科研战线,无数个“她”冲锋在前、迎难而上,展现了新时代的女性风采和巾帼力量,值得艺术书写。还是今年,脱贫攻坚要收官、全面小康要建成,从脱贫帮扶的干部到包村到户的党员,“巾帼脱贫行动”一直在路上,同样值得艺术讴歌。当然,人们想要的是风采、是精神、是力量,而不是什么庸俗的、添油加醋的编排,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一个都不能少。

如今,中国女性在社会上的劳动参与率高达70%,同时,61.3%的女性认为自我实现和目标是最重要的因素。正如哲人说,“世界就是一本女人的书”。写好这本书,读懂这本书,这世间才能有一片“灿烂千阳”。

这正是:

凤凰于飞传“甄嬛”,“知否知否”花开半,此处唱响“欢乐颂”,“那年花开月正圆”。“她剧”创作“前半生”,新剧旧集可探看?可探看!

责任编辑:王钟的

流程编辑:王钟的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