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北部战区定点帮扶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来源:中国国防报 04-09 16:07
作者:李宏伟 富洪生 杜善国

又是一年开春时。3月23日,长白山麓之下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船口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视频与北部战区机关人员一起讨论升级种植养殖项目规划,屏幕里是张张幸福的笑脸。

幸福答卷写在百姓脸上,也镌刻在他们心中。2016年初,战区把该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精准发力,精细“绣花”,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吹响了军民携手脱贫攻坚的冲锋号,一幅幅奔向小康、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为民办实事,件件暖人心。在军地的共同努力下,边陲小山村人均收入万余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巨大的变化让村民们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这些都多亏了北部战区的定点帮扶,他们为老区山更美、水更甜、民更富贡献力量,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场上的‘追梦人’。”

精谋划,新格局红利惠人

初春时节的长白山,船口村一排排崭新的红色彩钢瓦房映入眼帘,平坦的沥青道路通村达户,干净整洁的农家庭院错落有致。养鸡场内上万只鸡苗追逐嬉戏,田野间玉米种植专业农场、水稻无公害栽培和花卉苗木基地接壤相连,一脸汗水的农户们正在紧张地备耕备产。这一派生机蓬勃的发展景象让人振奋,一位种植户说:“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小土坡,现在已经成了致富田。”

扶贫,关键在找准症结、精准发力。北部战区主要领导精心筹划,政治工作部担起主抓责任,先后与村“两委”召开10余次“屋场贴心会”,逐户分析贫困原因,最后研究制定了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办法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5条精准措施,构建起稳定脱贫、防范返贫的有效机制。

2016年,战区政治工作部与村里建立危难群众救援机制、贫困学生救助机制,投入生活救助、房屋修缮、慰问物品等累计20余万元资金;出面协调门诊部医疗专家为30多名贫困群众进行体检和常规检查,送去大量急需药物,并建立长期医疗救助关系。

2017年,该战区从帮助村党支部健全组织、优化结构、完善制度的建基层组织入手,拿出10万元建立完善办公和活动场所,送去党建书籍,还安排政治工作部有关局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军地两个支部共上党课,共过党日,定期开展学习培训等活动,开展“书记帮书记、党员带党员”活动和“两个支部一堂课,两条战线一盘棋,两个民族一家亲”活动,10多名青年入党积极分子茁壮成长,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开拓力明显增强,一块州委组织部表彰的先进党组织奖牌挂在党支部最显眼的地方。

树标杆,新农人红遍乡村

该村85后年轻人玄熙楠,在外创业有成。2014年初,看着乡里乡亲在穷困生活中挣扎,他横下一条心,拿出多年积蓄及申请的贷款共175万元,承包下村里67公顷土地,创建了熙楠玉米种植专业农场。连续两年,农场纯收入都超过50万元。2016年初,村委会换届选举,玄熙楠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发展产业,是扶贫重点和难点,需要带头人引领。”该战区确定“公司+基地+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思路之后,迅速把目光瞄向了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优秀新型职业农民代表,千方百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新农人,的确能。”为了帮助乡亲们眼中的“能人”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头雁”,该战区先后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村里生态养殖项目,携手科学制定发展规则,并协调州市5名农技专家深入到村里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帮助村民提高素质、开阔视野、打开市场。很快,一条通过网络、微信等多渠道的销售链路通往广阔的市场。

努力没有白费。在战区帮扶工作组的积极推动下,熙楠玉米种植专业农场面积迅速扩大到215公顷,拥有各类农业机械8台套,年产玉米240吨、水稻120吨,年收入超过300万元,村里参与生产的50多户村民增收。

“要让农民手中的土地价值实现最大化,让乡亲们的腰包再鼓一点。”战区定点帮扶工作水涨船高,动员村里更多的困难户到专业农场参加生产劳动和农作物看管赚收入,或者以扶贫资金和土地入股分红。10多户村民在专业农场里学习种植技术、掌握经营本领,倾心发展水果、优质杂粮杂豆等高效作物规模经营,有的还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农场,努力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

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打拼多年一直寻找突破的27岁村民金键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人生新的方向。他放弃外出务工的想法,在镇上开了一家加工销售点,专门销售村里的黄牛肉、林下鸡等无公害产品,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还帮助村里延伸了农产品产业链,走出了打造品牌的新出路。

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让村里长期无人打理的荒山荒地“长”出庄稼、果苗和鸡鸭场,农家乐、苞谷酿酒作坊不断涌现,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2017年底,村里人人有看家本领、户户有致富门路,72个贫困户挂账销号。

调结构,新产品红火市场

北部战区在学习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帮扶的眼光不能仅仅集中在几家几户的富裕上,而是应当咬定全部脱贫不放松。他们把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输血”与“造血”并举,以市场为导向,与地方政府携手帮助村里培育一批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生活在山里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养鸡。战区经过与村民反复沟通,决定采取“扶贫购鸡、产权归户、平台寄养、分红扶贫”方式,搭建起养殖、管理、收购闭环式产业链条。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该项目形成了多样化、立体化、规模化的产业格局,村民在山林地里养的土鸡,以吃野虫野草为生,成长速度较快,养殖成本也较低,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每年为贫困户分红3万多元。

延吉大米享有盛誉,远销各地。船口村曾经是主要产地,但由于受技术和人力资源的限制,种植面积小,形成不了规模。战区帮扶人员面对面收集群众诉求、心贴心共谋发展良策,引进新品种,推广科学栽培技术,协调部队农场的10多名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因地制宜的“绣花”功夫,使村里的种植迅速跃升到1300亩,不但产量增加近一倍,而且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船口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无公害水稻专业村,带动40%的村民增收脱贫。如今,大片大片金色的稻田,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聚宝盒,绽放出无限生机活力。

延边黄牛驰名中外,是国家五大优良品种之一,市场供不应求,并且价格持续上涨。该战区注入200万元支持村里兴建延边黄牛场,借助丰厚的草地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推广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模式,悉心培育又一个富有乡村特色的“土字号”“乡字号”品牌,不仅为村民提供20余个就业岗位,村集体还每年增收20万元以上,为幸福生活再添一把火。

立足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主动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如今,船口村的生态养殖、民俗旅游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经济发展项目提质增效,种养出的十几种农产品闯进市场,不断鼓起乡亲们的“钱袋子”,村民增收致富跑出加速度。

精心帮扶,赢得真情。2019年11月26日,战区派人到村里研究扶贫措施或落实项目,村民自发集合在村部大院,打着“卫国铜墙铁壁,爱民情同手足”的标语,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表达由衷的感激之情。

兴文娱,新生活红心耀边

船口村自然风光秀丽,春赏百花竞放,夏沐浓荫清凉,秋观漫山红叶,冬享雾凇雪国,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40天。村民中朝鲜族占99%,个个“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

船口村脱贫出列之后,战区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乡村发展,围绕“美丽经济、美丽生态、美丽村屯、美丽心灵、美丽生活”的目标,把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山水风光融入新农村建设,下定决心把船口村打造成乡村美丽、百姓幸福小康村。

工作想得远,做得也实。战区与村“两委”携手组织开展以完善一套扶贫档案、宣讲一次党的方针政策、讲解一本惠民手册、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举办一次爱心捐赠、为民办一件实事为内容的“六个一”主题活动,并广泛开展“图书大家阅”“致富典型小讲堂”“农业科技进农家”等配合活动,利用各种时机为农民群众讲革命传统、英雄故事、放经典影片、普及国防教育知识,引导乡亲们学科技、学文化、奔小康、爱家报国,以知识的力量改变现状,引领提升乡村文明。

战区还从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入手,每年从留用党费中支出资金,用于奖励村党支部评选出的脱贫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孝顺媳妇等,引导村民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人与人关系更好了,心与心的距离更近了。到过村里的人都说,这片黑土地青山绿水、民风醇厚,美得像长白山孕育的碧玉,醇得像海兰江酿出的米酒。

抓人居环境改善、抓村庄亮化、抓农网改造,战区帮扶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个规划呱呱坠地,让乡亲们的生活蒸蒸日上。前不久,他们又以健康养生为主题,决定联合龙井市政府投资70万元,建设船口村文体康乐中心,既为村民提供健身舞蹈、文化娱乐场所,又用于阵地开展普法讲座、文艺联欢、农业知识竞赛等各种活动,闲暇之时村民一起唱唱歌、弹弹曲、跳跳舞,幸福的生活越来越甜蜜。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到延边采风时留下的动人诗句。如今,延边怀抱里的船口村,村民思路宽了、视野广了、腰包鼓了,笑声爽朗了,对未来的信心也更足了,守边护边成了大家的自觉行动,形成“上到拄棍的,下到懂事的,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边防管控局面,军民共守边关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王裴楠

流程编辑:王裴楠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