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前浪何冰,“人太多,我就不凑热闹了”

来源:上观新闻 05-06 16:40
作者:诸葛漪 

哔哩哔哩宣传片《后浪》,让何冰成了五一小长假讨论度最高的演员。他的微博@人艺何冰,停留在2019年4月26日生日自动发送状态,这几天聚集了上千条评论。2017年注册至今,除了3条自动发送微博,何冰只发了6条微博。

随北京人艺来沪演出时,在上海大剧院媒体见面会上,濮存昕、吕中、冯远征等济济一堂,何冰一个人戴着鸭舌帽从侧门悄悄溜了,“明星都在那边。人太多,我就不凑热闹了。”

何冰出演了《大宋提刑官》《白鹿原》《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等多部热播影视剧。他在舞台上同样多产,《喜剧的忧伤》《鸟人》《北京大爷》《茶馆》《狗儿爷涅槃》《北街南院》等一系列大戏,让他塑造的“嘴贫话密、热情可爱的小人物”深入人心,还曾拿下过第1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对话剧舞台陌生的网友,质疑他的微博为什么叫@人艺何冰,而不是@艺人何冰。对何冰来说,北京人艺是个极其特殊的家庭,家里人不分你我,“我们可以很傲慢地说,我们是有传统的,不仅在演出上,还在一代人上,从来没有说因为自己演了个小角色,然后就不高兴。我热爱这种生活方式。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工作乐趣、谋生方式和生活样式能三者统一,那是最幸福不过的了。我就是这样。第一,我懒惰,我就去剧场演出,多轻省,两小时;第二,我宅,白天就愿意在家呆着;第三,话剧是我喜欢的东西。这三个东西在一块,这是多大的幸运。”

众所周知,演话剧难赚钱,“2012年也就1000多块,还得纳税,这还是主演的情况。不过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多了。1991年我刚进人艺的时候,一场演出拿7块多,一个月挣99块工资。结果剧院还嫌不好发,院长就说,给他们孩子一人添一块,凑一百得了。”

在人艺,没有人会跟剧院谈条件,何冰很直率,“这么一个文化事业单位,人在协调自身与剧院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的时候,能没有怪话吗,能没有牢骚吗?再说舞台那么清贫。但就是停留在怪话和矛盾,还真没有进一步行动。我想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我们都是热爱这个行当的人,既然你热爱表演,又喜欢话剧,那在中国、在北京,你不在北京人艺,还能在哪儿?往最难听的说,没有了,这儿是最好的了;第二,北京人艺是接纳我们走入社会的第一扇大门,而且教授给我们本领让我们赖以谋生能在今天活下去的师父们,也是这儿的,更何况他们在我们心中是大明星。我不相信有任何观众在台下看他们的演出,能比我们更如醉如痴。毕竟只有真正的运动员,才知道这个球有多么不好踢。说爱人艺,这不是一句套话,事实胜于雄辩。”

传说中的人艺排练厅并非很多观众想的那个样子,“什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就剩活泼啦。大家都松散、漫不经心。您可能会奇怪,这么工作哪儿有效率啊。其实这是最好的工作方式,每个人心里都有数,都在寻找,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有趣的是,已成为老戏骨的何冰,不太追求千人千面的表演境界。他说,演员个人情况不同,有的人戏路宽点,有的人窄点。你看不到一个演员百分之六七十角色都能演。人要根据自己的教育背景、生活习性出发,明白什么更适合自己,才能干好这行。“开拓进取当然是好的,但如果不合适的话,观众也不舒服,你自己也难受。既然划不来,为什么不用你最擅长的呢?演员是离不开材料的,你这个演员材料怎么变啊,你不可能用木头造钉子吧。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也不想太难为自己。”

私底下的何冰,比出现在媒体面前的何冰更热闹些。但他又补充,越热闹的人越悲观,这是个规律。如果是里外统一,那得是多讨厌的一个人啊!有句话说,有谁给全世界带来的欢笑能多过查理·卓别林呢?但他是多么悲观绝望的一个人,是多么无趣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这样。

在何冰眼中,演戏是高兴的事儿,“咱们谈点高兴的事儿就行了。”

责任编辑:沈杰群

流程编辑:沈杰群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