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团队:“顶天立地”助战“疫”

来源:中国青年报 05-08 10:02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刘辉 李晓妍

在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以下简称“认知智能团队”)的奋斗历程中,“顶天”和“立地”两个关键词贯穿始终。前者代表该团队一次次发起对顶尖认知智能技术的攻关,后者意味着团队不断推动核心技术示范应用和产业落地,让人工智能技术服务千家万户。

在连续10多年保持智能语音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团队又创新研发了人机语音交互、个性化学习、智医助理等多个“黑科技”系统。

“疫情期间,团队自主研发的智医助理电话机器人第一时间投入实战,在基层重点人群早期筛查等工作中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4年多的技术探索得到了认可和检验。”认知智能团队医疗方向负责人贺志阳说。

他口中的“机器人”是个软件系统,能自动给居民打电话、发短信,询问居民近期的身体状况、行动轨迹和人员接触史,一小时最多能完成10万通电话随访,实现对重点人群的筛查,让人工智能替代人工跑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

疫情期间,安徽、北京、浙江、湖北等30个省市的卫健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都用上了该系统。截至4月17日,“机器人”共电话随访重点人群697万人次,短信通知2738万人次,累计服务4495万人次。

上述产品只是贺志阳团队的创新成果之一。自2016年起,团队依托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智能交互技术,打造面向基层医生的智医助理系统,实现辅助诊断、合理用药等功能。

通俗地说,智医助理能根据医患对话内容迅速生成电子病历并给出诊断意见,医生能通过系统查看病人病史,查询相似病例、临床指南和对症药品。但这些技术功能的实现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研发系统的初衷就是规范基层医生诊疗行为,提升他们的诊疗能力和工作效率。但是试点过程中,有医生反馈,系统用得有些‘别扭’。”贺志阳回忆,一群埋头研发的小年轻开始走出实验室,一头扎向基层,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案。

团队每个月都去乡镇卫生院和医生交流,询问使用中的问题和现实刚需。有些山区交通不便,一来一回要好几天,但大家毫无怨言,很多人在路上、车里就开始整理资料。

大伙儿发现,系统运用的医学知识多来自医学教科书、权威文献期刊和病例,有时推荐的一些药名、诊疗方法等专业术语,基层医生听不太习惯,或是压根没接触过。同时,医生需要系统能对诊断依据作出详细解释。于是,团队开始下足功夫攻克难关。

除了完善技术,团队还将基层常见疾病分类,带着一个个病例和案例,拜访专家,学习专业的医学推理逻辑和经验,比对、打磨出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再将其“注入”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机器学习框架。

现在,面向基层诊疗的多种应用场景,其系统准确率基本达95%以上。同时,系统解释性变强,让基层医生听得懂、用得上,真正成为基层医生的工作伙伴。

“我所学专业是信号与信息处理,一开始也不懂医疗,平时参加公司团组织开展的医学培训交流,学到不少医学知识,这也反哺了技术研发。”贺志阳告诉记者,尽管系统已广泛应用,但团队成员还是保持着定期下基层收集数据的习惯,未来,大伙儿还要在技术上更上一层楼,打造更多示范性产品。

在科大讯飞认知智能团队,坚持不懈追求科研创新、不断寻求自我突破已成为年轻人的“习惯”。

2013年开始,团队以“减负增效、因材施教”为目标,打造精准教学系统,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学习方案和题库,提供个性化的作业和课后学习内容,提升教师的作业批改和备课效能。

该团队教育方向负责人苏喻回忆,前期推广中,需要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但由于产品和技术具有前瞻性,很多老师不理解,很难接受。

“收集、输入学生信息和数据,会增加老师工作负担。也有学生觉得,用系统辅助学习是多此一举。”苏喻介绍,为此,团队小伙伴几乎“跑断了腿”,去很多初中、高中试点,与老师、学生交流反馈,并用持续一年半高强度工作,一遍遍完善技术和系统,终于将市场打开。

随后,该团队又推出一款名为“个性化学习手册”的产品,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薄弱点,为学生推荐课后习题,受到学校欢迎。但同时,一些问题暴露出来:给学生推题时,会出现推荐重题、超纲题等现象,降低学习效率。

那段时间,团队成员每天提前来实验室,坐在电脑前敲代码,反复修改,忘记吃饭是常事。几乎每半天开会讨论一次,解决问题。

同时,团队放弃节假日休息,一方面买来中小学教辅教材,主动学习知识点标注、解题思路、主观题答题技巧,为完善系统寻找灵感;另一方面请来教育专家,对系统的推荐结果和流程提出意见。

大伙儿憋着劲,最终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进而为学生精准推题,帮助学生举一反三。

疫情期间,团队为湖北省提供免费的线上教学平台和个性化学习服务,同时,全国有6500个学校、约1500万名学生使用了精准教学系统。

“产品应用面越来越广,核心团队也从刚开始的4个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大伙研发、实验、推广样样精通。”苏喻介绍,大家会参加公司团组织举办的各类培训,交流分享经验方法,这也为团队注入了创新活力。

长期以来,科大讯飞团委和认知智能团队团支部以发挥青年的创新智慧和活力为出发点,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益型”团组织,各团队中涌现出一批青年科创骨干。

责任编辑:高山 王素洁

流程编辑:郭艳丽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