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70后作家王磊推出新作《线索》 书中部分情节源自亲身经历

来源:扬子晚报 05-12 14:11
作者:黄彦文

70后作家王磊的新作、长篇推理小说《线索》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前,长篇小说《去岁下的雪》《莱布尼茨给康熙的信》的出版让大家认识了作家王磊,这部基于现实的探案推理作品《线索》推出后,王磊在接受采访时说,小说原名为《畅销书》,改为《线索》,则是为“探寻一些人性中隐秘的部分。”

《线索》的故事实际并不复杂:在一座几近废弃的供电公司仓库,“库管”小人物纪祥云遭枪击而死,案发现场却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办案人员通过对死者生前社会关系的大量走访,试图还原死者生前的生命轨迹和死亡细节。疑点重重,每一个人都像嫌疑人,却又没有充分的动机;每次看似峰回路转,但又引出了旁枝末节……

就这么个推理并试图破案的故事,被作家王磊通过轻松诙谐的笔法,将底层社会的悲欣情仇,包括贪污腐败的触角之长、小人物对命运的抗争,以及利益线条上,各色人等的丑恶与可悲一一揭示了出来。

据悉,《线索》中遭枪击而死的那个仓库管理员纪祥云是有原型的。七八年前王磊还在电力系统的一家公司当业务员时,在湖南省衡阳市即遇到过这样的“库管”。只是,衡阳的库管怎么也想不到,若干年后竟然被作家搬入了书中,而且是以人人痛恨并且“作死”的面貌出现。

这一点,王磊在小说的自序里也已经点明:本故事并非全然虚构……比如书中的仓库管理员纪祥云,就有其原型。王磊说:“因为衡阳的库管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从接触这个人开始,我就想‘写’他!”可能,这就是生活的经历使然。

与王磊的对话

记者:创作一部小说的初衷是什么?

王磊:这部小说的情节部分源自我的亲自经历。那还是在十多年以前,我在某国有电力企业上班,遇到了小说中“纪工”这样的一个库管员。书中所写的,他对各供货单位的种种刁难,比如大雨天不让卸货啊、不拿钱不给签字入库等等情况,都是对现实的一种还原。当时我们确实对他恨之入骨,但处于一种敢怒而不敢言的状态。

本身,与库管员打交道不是我的本职,但因为我的前任被他折磨得撂了挑子,这件事才落到我的头上。我和他的沟通也一样很不顺畅,逢迎讨好红包一样都不落,特别没有尊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认识了一些同道,他们的感受和我是一样的,都有一种恨不得生啖其肉的恨意。我们去这个小县城,坐中巴车大概需要一个小时。记得有一次被他折磨之后,在回程的中巴车上,我就构思出了这部小说。

记者:这部小说的原题目叫《畅销书》,和作品中保罗所写的那部书是一致的。后来为什么要改成现在的书名《线索》呢?

王磊:小说中的《畅销书》所代表的是这部书的受欢迎程度,它即是书中人物“保罗”的期待,也代表了人民群众对“恶有恶报”的一种最朴素的快感。当然,也暗含了我对这部作品能够畅销的一种努力。但是,出版社根据内容向我提出了改书名的建议,我们商议以后,认为《线索》更加简洁,一是能体现情节中对各类线索的追踪,二也能从人的角度,探寻一些人性中隐秘的东西。

记者:你在书中也提到了《东方快车谋杀案》,不知道有没有向经典致敬的意思?

王磊:我最早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不知道《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后来看了电影,就想到两者的立意是很像的。当时,我的创作还在剧本阶段。我想,我不能再照着原来的路子写了,再那么写下去,不成抄了吗!虽然你写之前没看过。后来又看了小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没有想到要向《东方快车谋杀案》致敬,但确实要感谢阿加莎·克里斯蒂,因为前辈的作品,让我们至少又往前走了一步。

记者:小说中引用了《自由颂》和《新约》中的诗句,都出现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还是念给那个库管听的。我想问,普希金和基督,您更喜欢哪一个?

王磊:普希金。前面说到致敬,其实我更想向普希金致敬。我在小说《线索》中提到普希金的一部短篇小说《一枪》。如果没记错的话,《线索》中枪至少出现了四次,而打响的只有一枪。

记者:小说中的库管好像认识到了自己的邪恶,有点要变好的意思了,在现实生活中,你提到的那位库管员有这样的变化吗?如果有,为什么你在小说中还是安排他死了呢?

王磊:我离开那个岗位很多年了。现实中这位库管有没有变化,我确实不太清楚。但是我们接触的形形色色的人中,总是有人在重蹈前人的覆辙。如果我们不为某一类人定性的话,也只能说,他们可能太迟钝了,太自以为是了。有些小说可能就是个预言,可能是必将发生的事情,而且是不断发生的。但我希望向好的转变是预言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蒋肖斌

流程编辑:蒋肖斌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