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1.75亿!呵护未成年网民的“数字化生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5-13 19:13
作者:白毅鹏

5月13日,《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该份《报告》数据来自全国各地小学、初中、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共抽样调查3.4万余名学生。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则达到93.1%,32.9%的小学生网民在学龄前就已开始上网,网络对低龄群体的渗透正持续增强。

随着互联网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络应用场景增多,人类日常生活、社会工作面貌都愈加“网络化”。而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网民中,拥有属于自己的上网设备的比例达到74.0%,在未成年人开展的上网活动中,网上学习、听音乐、玩游戏位列前三,其中,诸如做作业、温习知识、在线答疑等学习方式,已经和传统的课堂教育实现深度融合。网络已经深刻地嵌入到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社交娱乐中,未成年人上网亦是大势所趋。

在网络媒介形态多样、场景高度仿真的特点下,未成年人触网还可以促进其认知世界、开拓视野,不过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未成年人涉世未深,有时会错把虚拟世界当作真实存在,甚至还会被不法分子伺机利用,在好奇模仿中不知不觉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有的未成年人还因过度沉迷网络造成“童年的消逝”,不仅影响其发育成长,还可能因不好的上网习惯影响或荒废学业。

因而,在未成年人的触网时长、使用习惯、兴趣偏好等方面,家长教育负有不容忽视的责任。在互联网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家长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他们自己能够科学地使用网络,便能产生良好的示范效果;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对互联网有自己的认知和态度,而且比较正向积极,家长若能耐心聆听孩子心声,寻求共识,做好听懂网络“原住民”所想所需的网络“移民”,便能很好地引导、监督孩子使用互联网。而如果家长放任孩子的触网行为,就容易出现那些不时见诸报端的沉迷游戏或巨额直播打赏现象。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不仅应输出内容、供应产品,更应葆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和积极的社会担当,对未成年人触网进行针对性保护。比如,近期许多App都推出了“未成年人保护模式”,类似分级保护应嵌入企业的使命价值中。

报告中的调查结果现实,65.6%的未成年网民主要通过自己摸索来学习上网技能,而通过学校学习获得上网技能的为25.7%,这也为网络技能教育指明了方向。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要让各个学龄段未成年人的网络技能教育不断档、不脱节,既要在价值上有所取舍,也要紧跟时代发展和技术潮流,与时俱进明确教育目标,增强教育合力,提升教育水平。相关科研机构也要从未成年人心理特点和网络空间特性出发,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实证研究和科学建议为未成年人网络冲浪保驾护航。

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其中未成年人网民规模为1.75亿。未来,未成年人的网络参与将会空前活跃,新的网络社群也在成长发育之中,他们有着更为多元的需求和崭新的表达方式,网络空间也会随之呈现出新面貌。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也有必要通过政策法律保护和有效的网络空间治理,激浊扬清,有力回应新问题。

责任编辑:任冠青

流程编辑:白毅鹏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