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宁夏军区精准帮扶28个贫困村脱贫纪实

来源:中国国防报 05-15 13:21
作者:高智 王继亮 路波波

宁夏南部山区地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曾经“贫瘠甲天下”,深深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

2016年7月,习主席在宁夏调研考察时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贯彻习主席指示精神,宁夏军区以机关定点帮扶的海原县吴湾村为试点,一步一个台阶,持续4年不断完善推广产业扶贫精准模式,推动28个定点扶贫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进。

4月下旬,记者跟随宁夏军区脱贫攻坚工作检查考评组,感悟28个扶贫村发生的山乡巨变,品读官兵和乡亲们的心路历程。

量身定制精准扶贫之策

驱车驶入宁夏中卫市海原县郑旗乡吴湾村,只见道路宽阔,一排排绿树成荫环绕,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路旁的一所所小洋房干净整洁。完全想象不到,4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破败陈旧的模样。

得知宁夏军区脱贫攻坚工作检查考评组要来,村党支部书记罗忠诚早早在村头等候。他告诉记者,2016年,村里718户中有316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海原县的脱贫“老大难”。同年年初,宁夏军区与吴湾村签订挂钩帮扶协议,村里情况一天天好了起来。

据罗忠诚介绍,2016年,宁夏军区驻村干部杨勇来到吴湾村,专门用了一个月时间与老乡逐一谈心了解情况。宁夏军区依据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对吴湾村316户贫困家庭制订“一户一策”帮扶表,找准精准扶贫的路子。

记者翻开一份“一户一策”帮扶表,上面详细记录了村民杨兴财家自2016年以来的收支情况,并区分医疗、产业帮扶方式分别详细制订精准帮扶措施。

“前几年,父母年龄大并且有慢性病,妻子又患上糖尿病,感觉前路一片灰暗,幸亏当时军区协调帮家人缴纳了医保,又帮扶我搞起了养殖产业。”说到这儿,杨兴财带我们参观了他的新居。只见客厅宽敞明亮,装修简约环保,卫生间里做了干湿分离,厨房内抽油烟机等各种家电一应俱全。

一行人来到军区帮建的牛棚时,他兴奋地给记者算起了账,“家里有10余头基础母牛,每年至少产6个牛犊,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再加上我跑运输的工资,家里一年能有10万元的收入。”

记者随扶贫工作组穿行吴湾村,了解该军区精准帮扶的成效。村民李秀莲4个孩子都在上学,该军区对她家进行教育帮扶,去年李秀莲的2个孩子大学毕业,家庭情况有了很大改善。村民李成连常年患病,他们协调为其办理了大病医保,按年发放医疗补贴,同时进行产业帮扶,从根儿上帮助解决问题。

记者了解到,宁夏军区帮扶的吴湾村316户贫困户家家都有种植养殖产业,309户已经脱贫摘帽。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2000多元提升到2019年底的1万元以上。近年来,军区还依据地方危房改造政策,帮扶39户群众建了新房。

更让人欣喜的是,吴湾村的“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模式,如今已经在宁夏军区系统帮扶的28个村全面推开,近4年来先后帮扶6961户贫困户脱贫摘帽。

牵手帮带培育致富排头兵

最近,灵武市白土岗乡泾兴村退役军人蒙文英成了村里的大忙人,村里不少乡亲向他请教如何发展网络电商,他也正筹划着升级自己的微信商城。

“人武部是我脱贫致富路上的领路人。”蒙文英告诉记者,自2016年灵武市人武部定点帮扶泾兴村以来,自己在人武部的帮助下成为村里率先脱贫的一批人,如今还被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带领村子里的17户乡亲共同发展电商。

宁夏军区领导介绍,他们在帮扶吴湾村的过程中发现,军区近两年帮扶的致富带头人中有不少人既有眼界,又踏实肯干,但苦于缺乏资金、技术等限制,无法扩大规模。

该军区在“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的基础上,重点挖掘一些有技术、有想法的贫困户进行重点帮扶,培养致富带头人,让有想法、有干劲的人先富起来,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蒙文英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平罗县红瑞村,马炳万等5户村民经过石嘴山军分区近4年的持续帮扶,3户搞牛羊养殖、2户搞蔬菜大棚,全部脱了贫。在石嘴山军分区的帮扶下,今年他们将共同建立一个养殖产业合作社,带领村子里的1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

记者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看到,军地共同建立了占地近600亩的退役军人创业产业孵化基地,请来宁夏农林科技学院的教授给60名退役军人进行枸杞种植技术培训。石嘴山军分区领导介绍,枸杞种植基地已经申请注册商标,产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销量喜人。更可喜的是,依托这个基地,已为石嘴山市培养上百名枸杞种植骨干,他们当中不少人已开始在各自村子牵头搞枸杞种植,争当致富带头人。

在宁夏采访期间,这样的事例随处可见。宁夏军区各级挖掘培养的致富带头人中不少是村干部和退役军人,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致富排头兵。

多方“活水”注入产业“洼地”

“加班加点,终于把防疫期间耽误的活儿都补上了。”5月初,中卫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干事白亮正在海原县后塘村新建的养殖场组织首批牛犊进棚,他告诉记者,经过近2个月的赶工,后塘村占地近50亩、计划养殖上千头牛的养殖合作社如期完工,预计5月底将完成所有牛犊进棚。

记者了解到,合作社采取的是“企业+带头人+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前期投资主要由致富带头人入股资金、银行贷款、军分区帮扶资金、农户入股资金4部分组成。其中中卫军分区出资获得的收益,75%归村集体,25%定向帮扶村里的10余户贫困户。此外,他们还与国内2家知名国企签订长期供销协议,明确以市场价全部回收该合作社产出的牛犊,形成产销一体生态产业链。

“既要合并同类项,主动做减法,也要引入社会资源,大胆做加法。”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领导介绍,为做大做强村集体,该军区各级一方面积极帮助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协调政府项目和社会力量,帮助村集体牵头建立乡村扶贫合作社。在形成完整生态产业链、解决农户后顾之忧的同时,接受多方监督管理。

同心县三山井村周边有数十亩戈壁滩,大面积生长野生芨芨草。同心县人武部顺势而为,帮扶三山井村建起了一座扫帚加工厂,变废为宝,用野生的芨芨草加工扫帚,在人武部协调下,同心县环卫局和村子签订协议,定向采购村子生产的扫帚。

在宁夏军区机关帮扶的吴湾村,目前已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军区帮扶村子挖了2眼灌溉井,建起了冷库、冰库,村集体科学种植2200余亩西芹,进行机械化灌溉,冷冻保鲜储存,并冷链配送至20多个省区,日产值达到10余万元。

如今,宁夏军区帮扶的28个定点扶贫村发展集体经济产业50余个,年产值上千万元,产业规模正在不断壮大。

村集体龙头带动建设美丽乡村

在海原县关庄乡窑儿村,海原县人武部和地方有关单位共同帮扶村子建起杂粮加工厂、军民油坊和荞麦皮枕芯加工坊,注册了商标,并就近招聘因患病无法外出打工、年迈无子女等情况的贫困村民,每人每年工资超过3万元,生活有了奔头和希望。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要兴旺,产业兴旺落脚点在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发展了,才能推动生态、文化、乡风等齐头并进。”抓扶贫工作多年的宁夏军区领导感叹道。

如今,宁夏军区各级定点帮扶的28个村子已全部脱贫,乡亲们不用为吃饱穿暖发愁,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篮球运动如今成为吴湾村的名片,闲暇时,村民们就自发组建球队,向附近村子发起挑战,还获得县里农民运动会篮球项目的冠军。窑儿村的乡亲原本喜欢听秦腔,如今日子好了,他们自己买来了戏服,每逢节日就在村里的军民大舞台唱起来。

“感谢军地一直以来的支持帮助,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在盐池县花马池镇沙边子村,每逢古尔邦节、开斋节,乡亲们都会在清真寺里升国旗,还手提着回族特有的馓子、油香到当地军分区、人武部看望官兵。

在固原市原州区中河村,村子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为了避免老年人生活寂寞,固原军分区指导帮扶村党支部建起了“老年饭桌”,不仅为老人们免费提供丰盛的一日三餐,还为他们购置了按摩椅、棋牌桌等文体用品,老人们一有空就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休闲娱乐。

银川市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二村是“十二五”生态移民村,经过银川警备区和兴庆区人武部的共同帮扶,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只见主街上各种门店齐全,村子周围绿色的农田、白色的大棚整齐有序排列,通到田间地头的自来水管里,水流汩汩而出,滋养千亩农田……

责任编辑:王裴楠

流程编辑:王裴楠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