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孙宝国委员:应加快细胞培养肉发展战略部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5-21 18:38
作者:孙庆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庆玲)作为2019年食品热词之一,“人造肉”近期也在不断升温,有些“人造肉”食品已被端上了消费者的餐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也带来一份关于“人造肉”的提案,呼吁应加快细胞培养肉发展战略部署。

所谓“人造肉”,是非自然生产、有类似肉品口感食品的代名词,主要可以分为植物蛋白肉和细胞培养肉。对于植物蛋白肉,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细胞培养肉还处于试水阶段。据孙宝国介绍,目前细胞培养肉已成为国际肉类食品研究的热点,得到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的高度重视,被认为是一种最有可能解决未来肉品供应问题的新型肉类生产方式,主要通过动物肌肉干细胞的体外大规模、低成本组织培养实现。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对食品营养风味的需求更具多样性,不仅要开发与欧美国家相似的技术,还需要大量的自主创新。”孙宝国认为,进行细胞培养肉相关的研究对打破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保障我国未来肉品供应、占领人造肉生产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对此,他建议,加大细胞培养肉的研发投入,针对细胞培养肉研发的关键技术难题,包括种子细胞的高效获取、细胞大规模快速增殖、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培养肉的加工、产品的风味、质构、营养以及生产设备等,鼓励开展科学创新研究,推进细胞培养肉的研发进程。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细胞培养肉产业的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可借鉴美国的监管职责分工体系,加强对种子细胞供体动物的安全性和细胞培养肉生产全过程的监管,对细胞培养肉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对细胞培养肉生产中没有安全使用历史的组分、新的生产工艺进行系统的安全评估,在产品安全性和营养成分评价方面形成一整套独立的标准体系和客观的监管体系,促进细胞培养肉产业的良性发展。

此外,孙宝国强调,还应开展公众科普,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细胞培养肉,对细胞培养肉的标签标识进行科学调研和论证,制定出既能够客观描述细胞培肉本质,又能够与传统肉品有明显地区分,同时又有良好公众接受度的标签标识。

责任编辑:原春琳

流程编辑:张胶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