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李云迪:繁华与市井共同演绎“8D魔幻”的“雾都”重庆 | 我和我的家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5-30 09:00

编者按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围绕家乡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情愫。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家乡的一山一水,都是镌刻在我们心里抹不去的乡愁。

解读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汇聚同心追梦的力量,由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酷我音乐共同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第一季)音频节目,已正式上线开播。每期节目将推出一个主题城市,邀请一位青春正能量明星,用笔者独有的乡愁情感,配以讲述者也为此乡人的身份,着力刻画该城市的魅力形象,展现一座城的普通百姓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

听一声家乡话,品一道家乡味,心中的那座城与那群人,似乎更清晰可见了。欢迎收听:

重庆,走进这座城便能感受到它骨子里的爽朗与顽强。爬坡上坎,可能还会在它的立体错落间迷了路,但一定能邂逅独特的风景。

本期《我和我的家乡》,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将在他的讲述中,带你感受老重庆的市井味道和新重庆的繁华摩登。

在中国众多的城市面孔中,重庆有一张个性鲜明的“喷火”笑脸。

追溯到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渝巫山县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1189年,宋光宗赵惇在渝州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这是属于这座城独一份的第一缕“火热”,也系为巴渝文化的一抹底色,寓意着最原始奔放的生命力。

重庆火锅

古说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川大河之间,承大自然的熏陶,受险恶环境的打磨,而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故勇猛、善战。而今换言之,就是在夸我们重庆崽儿够爽朗。

“不存在”“括得平”“正蓝旗白”“豁得转”…...一些热乎的“重庆言子儿”,总是会在本地人的茶余饭后间,流淌出亲切,以带去欢乐。遥想,在那摇着蒲扇、夜不闭户的童年夏夜,这么打趣地跳着坝坝舞,摆哈悬龙门阵(谈天说地),与邻里彼此的距离,在纵情谈笑间被拉近。

江边生活情趣——风筝

有笃学者对重庆方言的研究颇为有趣:“‘重庆言子儿’多带自黑、自我调侃色彩,表面看俗不可耐,骨子里却满满都是进取乐观,知耻而后勇的豁达。”对头(没错),我们重庆人就是“黑”俏皮,灰(非)常可爱。

这些旺盛且美好的山城个性,滋长于一方立体错落的水土,网红的美誉就是“8D魔幻”。

依山傍水的重庆,以前有十七道古城门,九开八闭。长江、嘉陵江所环抱的母城渝中半岛,被曾经的古城门分成了上、下半城,上半城在门内,下半城在门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门不再,老重庆们却没能改掉称呼,如今倒衍生成了“上半城繁华,下半城市井”。

探寻一座城的风情与精神内核,往往需要钻入它肌理间的缝隙,爬坡上坎,去觅一份大重庆的小时光与真感动。

主城内,20余座跨江大桥串联着两江四岸的生活,跨江索道、两江轮渡也勾起儿时记忆,重庆故别称“江城”“桥都”。在这独特的山城地貌间,人们时不时会有白日梦游的漂移感,坠入到重庆多层次的电影空间中。

两江四岸

很少在一座城里能见到,灯红酒绿的闹市中心仍暗藏着许多曲里拐弯的小街巷。

洪崖洞

在人潮汹涌的洪崖洞旁,溜进隐秘的戴家巷,探访创意的独立小店;在通远门古迹遗址外,顺着数十条小路择其一乱窜,寻觅到老山城巷悬壁望江的“天上街市”;临江门背街的鲁祖庙,曾是最具人间烟火气的花市与宵夜胜地;面对着小什字地铁站9个奇异出口,更是仿佛穿梭在了多时空的交替中——好像上一帧才从6口路过罗汉寺,回想着《疯狂的石头》的剧情,下一帧就从8口闯入了《火锅英雄》中的白象街斜坡。

但最魔幻的体验,当属在朝天门码头了。那里不仅有两江交汇的奇观,还有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最深触我的,是它的大空间背后,始终充斥着一股彪悍的古老生命力。

朝天门码头

从东水门大桥下的湖广会馆“考古”出来,总有些“老重庆”会舍近求远地穿过朝天门生猛的布料批发市场,去拍拍那儿传统的劳作搬运,偶尔吃一份汪实(分量足)的民工盒饭。“中华方言第一硬核剧”《山城棒棒军》,它的故事就脱胎于此。

层层叠叠的重庆

重庆层峦叠嶂,坡坡接连着梯坎,但因有一绝,我们买东西从来不“虚”(担忧)。瞧,那大街小巷,总有三五成群的一行人,手中持一根棒棒,被称为棒棒军。大到货主的商品如家具家电,小到市民买的一两把小菜,价钱随口喊,三言两句便敲定“挑”走。这也是我们码头文化最原生的力量,棒棒群像勾陈出彼时山城的浮世绘。

棒棒军

活在重庆的土著,泼辣耿直,扛起重担,干上“活路”,绝不“拉稀摆带”(拖泥带水)。待穿过这道人力风景线,再面向一栋当代新建筑典范“来福士”时,你方能更加瞪大双眼,去一睹东方式的赛博朋克,走一趟重庆的前世今生。

来福士

重庆的魔幻,表皮在其山与江的脉络,内核却是人们骨子里的粗犷硬核,以及藏于血肉间的遗世独立。当老市井图景与新楼宇风采相对生长,沧桑感与科技感交织,这也是最重庆的,一面耀眼鲜亮,一面厚重稳扎。这上半城的繁华呀,可比别的摩登都市多出了好些野性。

重庆的上半城

而那下半城的市井,却与吃融合缠绕,重庆人的食经,也是极具个性的表达。生在重庆的崽儿,韧劲十足,“吆不到台”;长在重庆的嘴巴,热辣毒舌,“巴倒烫人”。任由时代变迁,重庆味道却有它的风骨与倔强。麻、辣、鲜、香、烫、爆、爽,跃然舌尖。

重庆小面

饕餮盛宴,比不上日常的一碗小面;米其林私厨,敌不过直击灵魂的火锅;就算是路边烧烤摊,也能成为百年非遗。最美味的恰恰藏匿于破旧的居民楼、江边的露天坝坝、避世的山中小径…...这大开大合的气场,雾里投食,野中拾味,正是重庆火辣的脾性写照。

街边的火锅店

重庆的地势“显山露水”,山城的性格“卧虎藏龙”,但就是这么一股“冲”劲儿,这座城从巴渝魂、陪都史、直辖市等华丽转身中完成了多级跳。

中央商务区

嘻哈唱响了“嘞是雾都”,“我吃火锅儿你吃火锅底料”广为流传;山城奇特景观拓展了“电影城市”计划,激发无数的新颖艺术创作;AI覆盖了生活,旅行点亮了热点,“智博会高科技新地”“国际文旅目的地”等头衔让重庆领跑西南发展,举目世界。如今的新重庆,在更加丰满的城市个性中,持续发酵着无限的想象力与可能性。

微信编辑:郭佳立 杨奕钊

图片来源:唐李媛莎、许益铭/摄 部分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王俊秀

流程编辑:张胶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