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陕南小县共青团的精兵强将从何而来?

06-18 10:50 | 共青视点来源: 共青团新闻联播

主播君的话

为全县各级团组织选配500多名团干部,实现镇村团组织全覆盖……团陕西丹凤县委交出了一份基层改革的成绩单。一个陕南小县共青团的精兵强将从何而来?他们是如何选配的?

精彩速览

在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中,作为全国综合试点县之一,丹凤县积极探索:

对基层团组织发展“共性”难点的探索——全面夯实共青团队伍和阵地建设

对移民搬迁县青年工作“个性”的思考——让青年发挥才智争唱“主角”

对青少年各阶段教育实践的摸索——托起培育青少年成长的“全链条”

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

配备531名团干,精兵强将从何而来?

丹凤县基层团组织改革的“破题”重点,首先是长期困扰基层团组织发展的一大“痛点”:

团干部岗位编制不足、本领不强、精力受限

今年1月,通过层层选拔,29岁的王怡涵从100多名竞争者中胜出,告别山区村小的教师岗位,担任丹凤县第一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通过此次统一选拔,走上各学校团、队干部岗位的青年教师,全县一共有30人。

团丹凤县委副书记李学成指出,在丹凤,团的工作70%以上都在学校。但在之前,各校团干部都是兼职,他们上课任务重,几乎每一项团的工作布置下去,都需要反复催办,还收效甚微。

为此,县教育团工委应时建立,团的一系列建制、功能得以建构完善,吸引更多精兵强将加入团干部队伍:

岗位专设

教育系统团干部,实现了岗位专设,并明文规定在校周代课数不能超过6节,以保证有充足精力投入团的工作。

提升团干部待遇

按照该县新出台的“团干选拔任用办法”,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落实副校级待遇,中学团委书记则按学校中层正职配备;团工作中获得的奖励和研究成果,还可作为考核、聘用、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

团干部培训方案更严密

严密的培训方案:基层团干部被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计划,按照每年1/3的覆盖率,已有110余名各级团组织主要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得到分类培训,两万多人次参与“青年大学习”等活动。

“5+1”立体评价体系出台

一套“团干部自评、互评、团员测评、党政考评、第三方抽评与日常工作过程跟踪评价”相结合的“5+1”立体评价体系,在丹凤全面推行。

对此,李学成认为,该评价体系在弥补基层团干部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

截至5月中旬,丹凤县已为各级团组织全面配备干部531名,一批年轻、有活力、有热情的青年干部走上了团的工作岗位,“年轻化、专职化、专业化”成为团干部队伍的新标签。

镇村团组织全覆盖,青年问题怎么解?

丹凤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是远近闻名的移民搬迁县。

在丹凤的新兴移民搬迁社区,团组织总是“第一时间”跟进建立、发挥作用,主要举措如下:

依托“青年之家”

为贫困青年提供就业

分领域健全团各级组织

依托“青年之家”,组织青年参与社区治理

在丹凤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凤冠新城,社区团支部依托“青年之家”打造的“青年之灯”思想交流室、“青年之行”志愿队、“青年之声”青年议事会3个品牌,已逐步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179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各个角落,他们对老年人进行日间照料、为放学后的学生开办“四点半课堂”、帮助邻里排解矛盾纠纷。

为贫困青年提供就业岗位

去年移民搬迁到社区的贫困户王英,告别深山老家搬进新居后,却依然为生计发愁,因为她要照顾两个孩子,没法出门打工。

幸运的是,社区团组织开办起了“扶贫工厂”。如今,在家门口上班的王英,不仅能赚到百元左右的日工资,还能接送孩子上学、照料家庭。

这样的“解困”,也使社区青年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持续提升。

分领域健全团各级组织,实现全县镇村团组织的全覆盖

在丹凤县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型企业多、青年就业多,入园的78家企业吸纳了就业青年1530人。

为解决企业团员流动性大、教育管理难等问题,2019年12月,县域工业集中区直属团工委成立,下辖基层团支部14个。

团县委书记王李锋表示:“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丹凤分领域健全团的各级组织,已实现全县镇村团组织的全覆盖。”

党、团、队衔接,青少年引导如何做?

不同环节,阶段不同,定位各异,却紧密配合,贯穿青少年成长的始终。”团丹凤县委书记王李锋表示,在青少年培养上,丹凤县贯彻从校内到校外,又从校外回到校内——“一盘棋”式的规划布局,保证了党、团、队的无缝配合、“接力”培养。

各阶段紧密配合

“一盘棋”式的规划布局

党、团、队无缝配合

在丹凤县,从第一小学“少年团校”到丹凤中学团校、马炉团员教育培训基地、棣花古镇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一条青少年培养的“全链条”轨迹清晰可见:

第一小学“少年团校”

丹凤县一小“少年团校”通过课程体系设计,引导学生“现在做少先队员、准备做共青团员、将来争做共产党员”

丹凤中学团校

丹凤中学的团校教师从业务骨干中遴选,集中授课、开设讲座、集中研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保证了团校课程的开放程度和实际效果。

马炉团员教育培训基地

山高沟深、石多土少的马炉村,曾被喻为“在石头缝里种庄稼”。

为让马炉人不再挨饿受穷,1950年,村支书刘西有带领乡亲们,靠着自己打制的12把镢头,踏上了在乱石堆中修田造地、引水修渠的艰苦“创业”路。

如今,梯田环绕、鸟语花香的马炉村,成为丹凤县面向入团积极分子、团员、青少年、青年干部,开展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的大“熔炉”。

棣花古镇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

每逢周末,县中心小学6年级学生李嘉玮都会到棣花古镇为游客进行义务讲解。

像李嘉玮这样的志愿讲解员,古镇有86个。

2015年,棣花古镇青春驿站在商於古道管委会团支部的主导下建立。

为青少年提供“服务、培育和传承”,是古镇青春驿站被赋予的使命——作为丹凤县青少年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教育基地,先后有近万人次的青少年走进驿站,或担当志愿服务,或参与有关革命传统、民族记忆、文化底蕴的研学活动。

下一步,丹凤团组织将继续探索,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改革举措、提升改革实效,为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 End —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记者 | 孙海华

编辑|王姗姗 统筹|陈凤莉

作者:孙海华

责任编辑:杨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