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下载图片

“四史学习”成上海各界青年学习“香饽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06-22 14:40
作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

这两天,“四史学习”成为上海各界青年学习中的“香饽饽”。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在内的上海高校,以及上海市级机关,都拉开了青年学习“四史”的大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及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面向青年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引领青年真正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各家主体单位都想出了适合青年、青年喜欢的学习新方式。

上海市级机关团委想出了“四史阅读马拉松比赛”,在长达6个月的时间里,机关团委要求机关青年每天阅读1小时“四史”书籍,还要完成线上打卡计时、回答思考题、撰写读书感悟、举办学习分享会等一系列任务。这项“高难度”的挑战吸引了全市6000余名机关青年参加。

针对青年人的特点,赛事还推出学习实践故事分享、学习微视频接力、读书时长捐赠、线下挑战赛等一系列活动,让“四史”学习的形式更加活泼、更受青年欢迎。数据显示,今年6月开赛以来,比赛共吸引来自市级机关、区级机关80多家单位的200多支参赛队报名。开赛至今,青年平均日阅读打卡5400多人次,日均发表学习感悟7300多人次,日均相互评论8800多人次、点赞1.4万多人次,人均每日阅读时间达到1小时。

在上海交通大学,这所学校的“网红”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利用地处徐家汇白领聚集圈的优势,已经开始思考如何把“四史”辐射到周边白领群体,如何在内容和形式上打破“次元壁”,让“四史”学习融入都市白领的文化休闲体验等。

6月19日晚,钱学森图书馆灯火通明,一场特殊的导览活动正在展厅中火热进行。主讲人是一位年轻的85后策展人,而活动对象是周边徐家汇商圈的年轻白领。这一场名为“选择”的主题导览打破了传统的讲述模式,以充满趣味的方式把形式单一的讲解变为一场同龄人之间的对话。

值得一提的是,钱学森图书馆的展教团队对此次导览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与策划,他们并不是在传统的导览中生硬地植入游戏互动环节,而是针对白领人群的特点,将展览中的核心要素以及“四史”相关的知识点进行了提炼,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了转化,通过参与式、互动式的体验将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认知,从而实现知识获取、情感体验、价值认同效果的最大化。

据悉,自六月初钱学森图书馆正式推出“四史”学习菜单、启动“四史”教育以来,已迎来来自社会各界的学习团队近百批上千人次。近一个月来,这里已先后推出针对党员团队的“共产党员钱学森”专题党课、针对科研人员的“战略科学家钱学森”主题参观、针对学生团队的“钱学森的求知岁月”专题讲座以及针对普通观众的“钱学森的归国之路”直播网课。“四史”教育的预约热线一度被“打爆”。

复旦大学把学生们带到了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开启了“红色筑梦——‘四史’现场讲”系列视频微党课活动。 系列党课共十集,围绕“让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永担在肩”这一主线,邀请到上海市委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协作组等部门负责人在内的众多“四史”研究领域专家和复旦大学知名学者担任主讲人。主讲人在中央领导、上海市委主要领导实地考察过的红色地标,以及展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纪念场馆现场,展开生动的沉浸式教学。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颇费心思地把“四史”与身边人的故事融合在一起,挖掘商学院内部的典型人物与感人故事,以青年学生的“周围人、身边事”串联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严肃宏观的“四史”留下有温度的注脚,给离港起航的毕业生党员备上有厚度的行囊。

摆在毕业生面前的,是一幅“不忘初心、勇承担当”的群体画像——“智力助残服务队”往返四小时车程为受助家庭带去希望;“初心小分队”在凌晨深夜、烈日暴雨中助力校区搬迁;“小叶子”在进博会志愿服务期间的青春态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精准扶贫项目中的社会担当;抗疫志愿者们在岗位上的真情奉献……每一幅场景的呈现,都是学生党员用青春在历史长卷上留下的动人印记。

《我与祖国同成长》视频中,一代又一代商学院人的回忆,揭开了商学院师生与新中国同行同奋斗、共路共成长的画卷。每一代人的故事,与新中国史形成互文、互为补充,并以一种精神一以贯之:个体的发展只有融入祖国的需要,才能大有作为;奔涌的后浪只有涌入时代的浪潮,才能汹涌澎湃。

责任编辑:刘丽梅

流程编辑:于璧嘉

热门评论

打开客户端参与评论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 请下载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