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航天青年冲上战“疫”一线

“17年前你们守护我们,如今我们来守护你们”

2020-02-18 | 焦点新闻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1月28日,从信阳开往长沙的K457次列车,在湖北省孝感火车站临时停站一分钟,一位年轻女孩匆匆下车。车上乘客纷纷侧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内均不停靠的火车,为何破例停下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下车的女孩叫梅定,是中国航天科工所属湖北航天医院普外科一名90后护士。她得知科室人手不够,踏上长达27个小时的辗转返岗之路,在警方的协调和当次列车长的帮助下,回到了战“疫”一线。

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航天科工团组织围绕医疗救护、物资生产、科研攻关等领域,组建以团员青年为骨干的“青年突击队”加入疫情防控工作。在这些奔赴“战疫”一线的队伍中,90后青年成为主力军。

他们当中,有人写下这样的话:“17年前(非典期间)被所有人守护的90后,如今守护着身边每一个人。”无论是奔赴一线的白衣战士,还是组织物资生产供应的大后方,他们抹去稚嫩和青涩,选择逆行而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愿意投入抗击疫情防控工作,时刻准备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一定可以!”

湖北航天医院位于孝感市,处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湖北航天医院呼吸内科作为执行此次战役的“尖刀部队”,接到“军令状”后,第一时间结束休假,火速归队,组成“新冠肺炎战斗队”青年突击队。


如今,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已经在一线连续奋战20多天,曾是为人子女、父母、妻子、丈夫的普通人,现在却是一群“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利刃战士。

其中一位90后医生告诉记者,为了抢时间救助患者,他们有时一天也喝不上一口水,小小的休息区,成了他们唯一能“卸下武装”稍作休息的地方。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航天长峰医疗作为呼吸机的生产商,春节前夕就进入紧急备货状态,大年初一,青年员工回到公司,为抗击疫情投入生产。

郑乾坤和张成是两名90后小伙儿,他们已经连续多日加班加点赶进度,“我们只有一个想法,就是确保合格的产品尽快送到疫区使用。”目前,航天长峰已向江汉大学附属武汉六医院等数十家一线医院紧急发送了各类呼吸机200多台。

余琦和陆宇是中国航天科工所属航天三江红阳公司的一对90后夫妻,也是一个三岁孩子的父母。在湖北孝感疫情严峻的形势面前,他们两人走上了社区战“疫”的前线。

“既然当了青年志愿者,就不要怕麻烦。”最初,他们仅仅是开展志愿防疫宣传工作,随着疫情加重,社区管理从严,他们又自发组织为隔离楼栋集中采买生活物资,目前已牵头组织社区1800多户生活物资的集中采买。

社区是抗击疫情的一线堡垒,余琦和陆宇这两个90后一路下来,不断给自己身上压担子。

作为妻子的余琦,从早晨7点到晚上11点,盯着物资采购微信群,随时处理采购需求信息并联系采买,丈夫陆宇则在协助妻子开展信息统计的同时,兼任“装卸工”和一些独居老人的“快递员”。


如今,在他们两位90后的感召下,小区里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加入他们。当被问到“是什么让你们成为最初一批志愿者”时,丈夫和妻子对视一笑,略带腼腆地说,“我们是青年党员,还是航天人,遇到这么大的困难,我们不上谁上……”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六区的建设工地上,一个名叫江愿利的志愿者,是航天三江险峰楚航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大年初二,正在老家黄冈市红安县休假的江愿利,得知火神山医院急缺消防、弱电施工人员,他立马报了名,无奈正在隔离期,没有通过审核。

几天后,雷神山医院也在社会上征集志愿者,江愿利再次报名,并动员同村4名有电工施工经验的老乡,一起申请。最终,他们5人通过体检审核,一起来到工地。


江愿利有着8年建筑消防施工的经验,被任命为弱电系统施工组组长,负责雷神山医院六区医护单元Y7、Y8、Y9楼的消防、通风系统安装调试。“疫情不等人,与时间赛跑。”他立下8天完成3栋楼消防通风任务的军令状。

就这样,他们每天早晨6点起床,大约到凌晨2点才能上床休息。作为组长的江愿利,在别人休息后,还要设计第二天的施工方案。江愿利和他的团队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经过10多个昼夜的奋战,武汉雷神山医院已经交付使用。江愿利告诉记者:“能为抗疫情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已经很高兴了。跟那些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们这点累根本不算啥。”

作者:邱晨辉

责任编辑:李伊涵

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请下载 客户端